塑料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不言而语,但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农村,因为没有集中统一填埋的地方,房前屋后河道沟坎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废弃后的塑料袋和农用地膜,因不透气不透水破坏土质,影响植物生长。留在土中的废弃地膜会使农作物减产30%,进入江河湖海会使海洋生物误食而死亡。白色污染,已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如不及早解决对整个人类来说都将是灾难性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日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从2008年6月1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通知的提出,表明我们国家对生态文明认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那么应如何减少白色污染呢?
做好宣传工作,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已形成的习惯不是容易改变的,“扔掉塑料袋”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应从其造成的危害出发,深入浅出,将环保意识逐渐灌输到人们的脑海之中,对于手中已有的塑料袋可以反复利用,也可用作垃圾袋,这样可以减少其利用数量。再比如上街购物可以用布袋子、纸袋子及菜篮子等工具,逐渐形成一种自觉行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未有专门立法,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特别是对于生产商,应严格规范其产品的型号、严把质量达标关,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厂商要严惩,从源头上把好预防污染这一关。
重视防治“白色污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既然是塑料袋的非降解性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那么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攻克这一难题。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制出创新的塑料产品,提高其降解性和分解性。
在农村白色污染除日常生活使用的塑料袋,恐怕最多的还是地膜的使用,地膜覆盖的保湿、增温效果较为明显,大大提高了农作物单产,是一项重点推广的栽培技术。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危害。废弃后的地膜扔在地里容易隔绝土壤,改变土壤的结构及通透性,影响营养元素的流动,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既影响了环境,又破坏了生态平衡。为此,应发动群众在作物收获后,及时回收废弃地膜,交到废品收购站统一处理。
我们要做建设生态文明的表率,深刻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并做好宣传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