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呵护地球等于呵护人类
Eedu.org.cn 作者:李德金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8
 

  中国有句古训,名曰:一年四季在于春。这说明,春天在人类历史上是最美好的季节。联合国选择2008年初春时节——2月12日,作为第一个国际地球年的开启之日,它象征着首个国际地球年会像春天一般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


  联合国带头垂范


  众所周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生命之球。在这个充满生机同时又有战争存在的地球上,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开发利用,已造成天空臭氧层出现空洞,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化的不良现况。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于2005年11月22日通过决议,把2008年定为国际地球年开启之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组织实施的“国际地球年”,又选择初春时节——2月12日至13日连续两天作为地球年开启日,这无疑是意味着人类呵护地球的春天已经来临。


  “凡事开头难”。为了办好第一个国际地球年,为第一个国际地球年“造势”,第62届联合国大会于2月11日就气候变化问题举行主题辩论,与会代表纷纷呼吁国际社会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挑战。


  此次联大辩论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和全世界共同努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两天的辩论中认为,发达国家应率先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行动,但只有所有国家都采取行动,这一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他说,发达国家做出的承诺越大,发展中国家就越有可能采取更多的行动;而发展中国家的行动越多,发达国家也就会做出更多的承诺,应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潘基文说,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各国应在制定政策和法规时把气候变化的因素考虑在内,鼓励开发更加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形成产业并创造就业机会。


  第62届联大主席克里姆也表示,没有任何个人和组织能单独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必须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和明确的全球战略。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说,根据去年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国际社会应在2009年完成有关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的谈判。时间紧迫,应尽快就此展开谈判。他表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目标将能如期实现。据悉,国际地球年号召科学家研究与社会特别相关的10个专题,就包括健康、气候、地下水、海洋、土壤、地球深部、大城市、灾害、资源和生命在内。因此,这次联大举行的气候专题研讨也是国际地球年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联合国邀请,来自各国政界和地球科学界人士以及部分企业家和响应联合国号召参加地球知识竞赛入围的学生代表在国际地球年开启期间,在巴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围绕“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地球面临的挑战”、“地质灾害——降低风险和提高意识”等三个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2月12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国际地球年开年之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宣传地球科学在保护地球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各国政策决策者与地学家之间加强合作,致力于世界可持续发展。


  在此之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还于11日与在巴黎访问的中国国土资源部代表团团长王寿祥签署了在中国桂林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协议。这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地球科学领域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际二类研究中心,也是送给首个国际地球年的第一份厚礼。


  在联合国的带领下,目前,全世界已有近60个国家成立了国际地球年国家委员会。在全世界已初步形成一股呵护地球之风。


  内容丰富多彩


  连日来,各国的民众,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宣传和积极参加国际地球年活动,对地球学的研究对象与人类面临的能源、气候、环境等问题密切相关的观点理解的似乎更加深刻了,对人类要科学、理性地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系统更加重视了。他们认为,由联合国主持实施的国际地球年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加强科学界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增进政府、公众对地学的认识和重视。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准备,首个国际地球年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加强地学教育和研究,让公众知道地学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宣传地球科学服务社会的理念,促进地学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等等。


  目前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提出的可能引发地球进入危险状态的九大因素,为首个国际地球年的举办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据主导这项研究的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科学家蒂莫西·伦托透露,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因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而继续上升,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地球的主要物理学基础发生变化,并使地球进入危险状态。他们为此总结了九大可能引发地球进入危险状态的因素,这些因素会使地球出现海平面大幅上涨、灾害天气频发等现象。


  科学家提出的九大因素,为北极冰融化、格陵兰岛冰盖变薄、西部南极冰床崩塌、大西洋一些特定环流消失、“思索(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循环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导致的异常天气事件增多、印度洋夏季季风消失、西非季风中断、亚马逊热带雨林枯萎消退和泰加林(北方针叶林)的枯萎消退。


  科学家预测,这九大因素的“爆发点”都有可能在今后100年内出现。不过,科学家认为,通过实时监测和模拟数据可以制定早期预警体系。


  伦托表示,尽管许多潜在“爆发点”可能在本世纪出现,但仍有可能通过温室气体减排等措施避免它们的出现。


  另据世界气象组织研究拉尼娜现象的专家库马尔·科利2月11日在日内瓦透露: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部分原因。


  科利在公布世界气象组织最新一份拉尼娜现象监测报告时表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一就是造成东亚地区冬季寒冷,因此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部分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南方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人民币。这使中国对举办国际地球年和对地质气候的研究更加重视了。


  中国积极参与


  开展国际地球年活动,中国作为支持各项活动的提案国之一,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现在已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地学知识普及活动,向公众宣传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合乎地球就等于呵护人类自己的良好风尚。


  现在,中国正在致力于“科学发展”,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个时候举办国际地球年,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同拍的,是相吻合的。因此。它会得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的。


  根据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通过的行动方案,在国际地球年活动期间,中国将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能源、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基础地学研究计划,整合“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的地学研究内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地学项目以及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中的科研内容,启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部署的“地壳探测工程”等各项活动,全面推动中国地学的发展与进步,全方位参与国际地学合作,培养造就一批地学科技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这有利于提升中国地球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