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环境保护的“堵”与“疏”
Eedu.org.cn 作者:汪应洛 林…    资讯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2
 
鯀之治水,败在只堵不疏;禹之治水,成在疏而利导。然而,大禹治水虽名垂千古,却憾在疏而无堵,因而终使所治之水未能恩泽万代。由此看来,只堵不疏不行,只疏不堵也不行,疏堵结合才能良性循环,功效久长。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事业,其性质决定了必须堵疏结合。堵是限排、是关停,更是惩戒;疏是清洁生产、是污染工艺改造,更是零排放现代生产方法。堵之不力,必导致疏之不畅;只堵不疏,必导致堵的失败,甚至疲于奔命,处处决“堤”。
 
现在的中国环保是弱势环保,弱势环保的特点就是听命于地方政府,奴从于地方经济,甚至奴从于污染的经济、黑色的经济。弱势环保表现为堵的困难、堵的不力。地方政府管地方环保决定了中国环保的行政架构并不垂直,其实垂直不垂直不具有本质的重要性,不垂直的环保只要坚持无私的环保就是真正的环保;垂直的环保只要支持经济、服务经济就是友好的环保、助推经济的环保。不管是强势环保还是弱势环保,毕竟堵有专门、专业的机构,但疏就没有专门、专业的机构了,这表现了现阶段中国对疏的忽视和疏的不专业。
 
节能减排是堵,污染治理是堵疏结合,而环境预警就是短期的强堵、硬堵;清洁生产、零排放、循环经济是疏的要略,而制订政策引导、提供资金支持便是疏的直接体现。建立专门、专业的机构实施疏的工作,不但必要,而且显得紧迫,至少要有隶属于相关主管部门的常设机构,这样疏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并且有效率,有效果。
 
堵之执行主要是各级环保局,疏之贯彻主要是各级发改委,堵疏决策要上升到国家层面,由最高决策机构部署执行,堵疏不是一时一地一任之行为,要有覆盖性、持久性。没有覆盖性,便会有污染的转移;没有持久性,污染便会死灰复燃。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中国的污染很重,前期重在堵,堵发挥主要作用,疏为辅;后期重在疏,疏发挥主要作用,堵为辅。掌握好重心很重要,但整个过程是疏堵结合,既讲结合又体现重心区别。
 
堵疏是环保的哲学思辨,构成相反相成的关系。从实务上讲堵,则要有战略思维、策略设计和战役部署,同样从实务上讲疏,亦不能缺失战略思维、策略设计和战役部署,两者同等重要,不能偏废,亦不能偏颇。
 
堵要藉法律之依据,堵要假行政之威力,这样,堵才合法有力;疏要讲科学之方法,疏要算经济之利亏,这样,疏才科学经济。
 
堵之越凶,便疏之越畅;而疏之既畅,则堵之也易;疏之多多,便堵之少少。疏之成习惯,则堵之无所为。如此,则清洁生产蔚然成风,循环经济覆盖大地。
 
环境保护,大道至简;“疏”“堵”结合,和谐目标定能实现。
 
(汪应洛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宣雄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