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公顷的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新建县厚田乡,距南昌市区30公里,被称为城市旁边的沙漠。目前,沙子已经移动到村庄边缘的房屋和农田,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杨勇/供图)
6月17日,主题为“伸出你的手,荒漠变绿洲”的2007中国治理荒漠化上海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此次论坛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顾问斯皮克、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副秘书长熊定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分别作了题为《荒漠化与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治理荒漠化、发展产业化》、《关于荒漠化问题及其防治的水资源对策思考》的主题报告。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副会长朱俊凤、独立科学家杨勇等16位嘉宾发表演讲。
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确定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并称为现代社会环境领域的四大挑战。据悉,全球荒漠化形势严峻:荒漠化正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2/3(110个)的国家和地区、1/6(10亿)的人口和1/3的陆地受此威胁,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3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危害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7.46%,涉及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1个少数民族、4亿人口。
专家认为,荒漠化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要坚持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针。只有走治理荒漠化与发展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切实解决荒漠化地区老百姓的生存、生产和生活问题,治理荒漠化的成果才能得以持续巩固。
本次论坛通过了中国治理荒漠化高峰论坛倡议书:号召企业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把这种社会责任转化为对治理荒漠化的直接参与和实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