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少、气温高,海南西部遭遇干旱(同期:去年到现在了,一直都没有水,一直都是从外面拉回来吃的);“病”水库多、蓄水差,干旱凸显水库管理漏洞(同期:但目前农村的小山塘水库,大都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承包出去,农民无法灌溉)。敬请关注《新华纵横》--《海南为何屡遭旱灾》。
新华社记者陈爱娣:今年,海南省西南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100多万亩农田无水灌溉,几十万人出现饮水困难,上百座水库、山塘干涸。那么,降雨量充沛的海南为何屡遭旱灾呢?
在受旱最严重的海南省西部地区,记者看到不少稻田已经撂荒,一口13米深的水井只剩下一点混浊的泥水。
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村民: 我们今年水稻收成一点都不好,减产,大量减产,有的地颗粒无收。天旱啊。
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入学村村民 杨先东:我有三亩地,现在不能耕种了,天太旱,没有水种田,现在没有水就荒了。
据尖锋镇镇长高师琼介绍,山道村委会共有8个自然村,1800多口人,全部出现了饮水困难问题。现在村民们每天干完活后,都要套上牛车到两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
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山道村村民王英: 去年到现在了,一直都没有水,一直都是从外面拉回来吃的。在农村里面,没有水吃也是很难的,因为一边要干工,一边还要拉水回来吃,真的很辛苦的。
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镇长 高师琼: 那些水库都干,大中水库全部都没有水。这边的井,像这样的井原来一打都有水,2米、3米的水,现在水都没有了,地下水的问题,加上这里的香蕉种植比较多,老百姓挖的井是十几、二十米,那些香蕉老板挖井抽水来灌溉用的100多米、200米的都有。
和尖峰镇的情况一样,在东方市感城镇记者看到,近4000亩的水稻田大部分因干旱而撂荒,放眼望去,枯黄一片。感城镇党委书记秦国华告诉记者,镇上最大的水库——陀兴水库也只剩下500万立方米水,为了减少村民们的损失,镇里已经引导农民改种用水较少的作物--辣椒和玉米,但这些作物仍需水灌溉。
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感南村村民郑向明:因为田里面的水少,现在大部分的人家还在缺水,所以我们都连续抽几天了,一个星期了。 记者:这个水这样抽的话,很快就要抽完了? 对啊。
记者一行在海南省乐东、三亚、陵水等县、市看到上百个中小型水库均干涸见底,由于水库底部相对湿润,农民在库底种植了一些农作物。
在海南省第二大水库--大广坝水库,记者看到大广坝已经见底,很多渔船已经搁浅。据大广坝发电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大广坝水库正常库容为14亿立方米。但自去年12月以来,这个水库只剩下1.8亿立方米水,仅比死水位高出五十多厘米,可使用水量只有2000万立方米左右,大广坝缺水直接导致灌区6万亩水田无法灌溉。
海南省水务局局长 王扬俊: 目前局部严重的旱情比04、05年还要严重,但局部的乐东、东方、三亚、陵水,包括中部的保亭、五指山都有严重的干旱。
王扬俊告诉记者,海南水资源比较丰富,年降雨的地表水资源约为300亿吨,人均将近4000立方米,但是海南具有气候性海岛的特点,地形是中高周低,河短坡少,这种地形特点导致雨水存留不下来,雨水两三天就流到海里去。此外,海南降雨量的多少主要看有没有台风,如果当年没有台风登陆海南,就没有大的强降雨过程,水库就蓄不上水。
海南省“三防办”主任 杨运暹: 全球大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这两三年来,台风从海南登陆少了,台风对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带来大量的雨水,海南70%的水是靠台风,也就是说,没有台风登陆,海南的干旱就会非常严重。
杨运暹(音同“先”)告诉记者除了气候因素外,导致海南干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病险水库比较多,病险水库占到海南全省水库的26%,由于有了病库,海南每年降雨集中的时候,水务部门只能降低水位来运行,以防垮坝造成安全问题。
海南省水务局局长 王扬俊: 病险水库占的比重比较大,将近26%,尽管前几年中央加大了加固的力度,省里加大投资,对病库进行加固,但是加固的速度还比较慢,由于有了病库,海南降雨的时空比较集中,一降雨就很大,所以病险水库水位蓄水,一到时间就要降低水位,到了岁末想多蓄点水又来不及了,因此现有水库的蓄水有时候蓄80%,有时候蓄60%。
此外,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在农村,许多的小山塘、小水库都被承包出去搞养殖,在雨水充足的年份,养殖和灌溉的矛盾并不突出,而一旦干旱出现,承包者与村民就开始争抢水源。虽然《海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县、市的中小型水库在保证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多种经营。但部分承包者认为,他们已经交了承包金,塘里的鱼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一旦放水,必然给他们带来损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承包者大都拒绝放水灌溉。
海南省“三防办”主任 杨运暹: 从水库管理的角度说,防洪和灌溉是水库的首要功能,另外还有人畜饮水和发电,虽然养殖也是发挥水库效益的途径之一,但必须在合同中约定,不能影响灌溉。但目前农村的小山塘水库,大都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承包出去,农民无法灌溉,有的甚至连合同都不签,只是村干部说了算,更谈不上在合同中规定灌溉优先的条款。
此外,由于灌区的配套不完善,没有把现有的水资源集中起来,对水源的管理和调度不够科学,也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之一。拿海南省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为例,由于还建有10座副坝,其中有一部分节挂水库没有修完,主坝只能低水位运行。
海南省水务局局长 王扬俊: 为什么年年抗旱、年年搞工程设施还要干旱呢?关键还是我们工程设施的布局不均匀,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比较突出,骨干水源工程还缺少修建,尽管有松涛水库这么大的库,但松涛水库往底下的节挂水库没有修建完,大库就难以发挥它的效益。规划中的水利设施还没有修建好,造成工程性缺水的问题。一到老天爷不下雨,干旱就出现了。
王扬俊告诉记者,要彻底解决海南的缺水问题必须采取几个结合的措施,一个是“蓄、引、提”相结合,就是把天上水蓄起来,河流的水采取泵站抽水的办法从山上引水来解决;第二个是“大中小结合”,就是修建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塘坝相结合;第三个是“库塘坝井”相结合,第四个就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只有这样海南干旱的局面才能缓解。
海南省水务局局长 王扬俊: 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广坝二期也开工建设了,我们想通过5年的努力,把大广坝二期的工程全部贯通,解决最干旱的地区,西部、西南部的地区。第二个是大拢水库的建设基本完工了,下一步我们把灌区的配套跟上,把大拢的水调到乐东九所,这样就坝区域间的水充分利用起来。同时也要修建一批中型水库,通过修大库,修中型水库,又把全省江、河、湖、库的水相连接,做到基本连接起来,海南水资源就有了。
新华社记者陈爱娣:目前,海南省政府已拨出一部分资金对一些病险水库,着手进行维修。为了应对干旱,一些受旱严重的市、县在政府的引导下,已将过去“一季瓜菜,两季水稻”的传统种植模式,改成“两季瓜菜,一季水稻”节水种植模式。好,感谢收看本期的《新华纵横》,明天见!(记者:陈爱娣、郭良川、刘媛媛、别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