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绿化目标既近又远
联合国生态与环境组织明确指出,衡量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主要是看人均占有多少公共绿地。城市绿地达到人均60平方米为最佳环境。
在国内,北京市目前在我国19个国家园林城市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位于第10位。根据北京市园林局的规划,到2010年,北京将争取达到绿化覆盖率45%,人均占有绿地15平方米。显然,北京市的绿化目标与国际标准仍相差甚远。
而要想达到绿化覆盖率45%的目标,北京尚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3个百分点以上,即在城市中心区新建2200公顷绿地。目前,北京市旧城区的建筑密度是近郊区的5.9倍,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密度是纽约的1.7倍,中心区处于超饱和状态,想在这样的中心区找补回来这么多绿地,任务的艰巨程度可能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像很多生态问题一样,城市绿化依然存在行政真空问题,实际就是归口不明确。以北京城市绿地缩水为例,北京市园林局主动复核的10个居住区就有9个不合格,其中有的绿地甚至缩水51.8%。而规划部门在验收时又没有验收绿地率,按照行政许可法谁批准谁监督的原则,园林部门想进行监督又无权,致使大量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没能达到规定标准。
城市绿地率指标是靠各个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指标支撑的,如果大多数建设项目都不达标,那么诸如北京未来实现城市45%的绿化覆盖率目标就必然落空。
向屋顶要绿地
2006年3月,首都绿委会主任谭天鹰、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所长古润泽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以促进北京的屋顶绿化建设。
北京屋顶绿化协会认为,屋顶绿化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屋面、降低扬尘,同时对于降低噪声及光污染、保温防辐射、提高保水能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会长谭天鹰介绍说,屋顶绿化的屋面夏季温度可以下降20~40摄氏度,室内温度可以下降4~6摄氏度,节省空调50%的用电,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而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土地成本,屋顶绿化是城市中心区最廉价的绿化方式。
自1983年在北京三环边上的长城饭店建成第一座屋顶花园以来,北京在不断尝试采用新技术进行屋顶绿化。但是迄今为止,北京实施屋顶绿化的建筑还不到城区现有建筑总数的1%。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科技需求调研》报告建议说:北京今后屋顶绿化增加速度每年应该力争达到10万平方米。
谭天鹰说,如今城市地面可绿化用地少而价高,占城市用地60%以上的建筑屋顶的绿化,则是对城市建筑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一种最简捷有效的补偿办法,是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
国际都市绿化趋向个性化
对于城市绿地缩水以及城市绿化问题,国外一些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在北欧国家,城市形态规划都必须遵从一定的绿化标准,这些城市都利用先进的规划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园林绿化战略实施规划。李延明说:“发达国家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首先考虑的是绿化和景观。”
据了解,国外一些城市在绿化中强调自身特色和绿色空间概念。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和生态型城市,其公园及娱乐区采用了城市与乡村结合的思想,在城郊建设原始公园,将农村和森林及其他一些景观糅进“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在其城市规划方案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确保在城市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仍能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并且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
此外,德国许多城市建设中采取多种节地、节能、节水措施,修复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生态规划。西班牙马德里与德国柏林合作,重点研究、实践城市空间和建筑物表面用绿色植被覆盖;雨水就地渗入地下,推广建筑节能材料,使用可循环材料等,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状况。罗马、法兰克福、华盛顿、莫斯科等一大批国外城市也都进行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研究与建设实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