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
8月29日上午10:20,南钢焦化厂。如火山倾倒般出焦、熄焦水汽冲天的老镜头切换出另一幅壮观场面:罐车在出焦口停靠1分钟,便满载21.5吨1000多度的焦炭,带着警示,呼啸着驶近百米外的3台干熄炉。焦炭从43米高的井架顶倒入干熄炉,全封闭与氮和水进行热能转换,所有余热变成蒸汽通过管道进入发电装置……
南钢总经理杨思明说,公司投资10亿多元建设干熄焦余热、大高炉煤气、大转炉煤气回收发电装置,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自发电占总用电量45%。
“历史形成的重化工业结构和不断扩张的城市规模,使资源先天不足的南京环境负荷过大,逼迫南京必须环保优先,这是全面达小康绕不过去的坎。”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3年来,南京环保直接投入260亿元,年增幅22%,高于GDP增幅7个百分点;单位GDP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比“九五”末下降75.4%和80.4%。
“环保,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
8月22日,南化公司已经投产两年的新硫酸装置区。闻不到一点气味,听不见轰鸣声,让人怀疑装置还没投产。
公司总经理袁建宁接受记者采访的开场白是:“环保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他说,化工是现代工业之母,不能不要;已经建成的化工企业,不可能全部关掉。如何对几百万市民负责,用事实证明化工不等于污染,我们责任重大。过去企业把经济效益作为第一目标,现在则是环保优先。中石化、南京市全都对我们在线监控,稍不留神,罚款、停产,“剑”随时可能落下。
谁能想到,堪称中国化学工业摇篮的老南化5年“涅槃”:15套改造无望的老装置彻底关停,其中有养活了几代南化人、全国第一套60万吨普钙装置;改造后的硫酸装置,彻底消除了废液废渣;已建和在建的两套双加压法硝酸装置,彻底消灭了飘荡半个多世纪的“黄龙”;南京化工厂整体搬迁与之合并,总投资14.8亿元的15套装置全部建成开车,环保设施世界一流……
因头上悬着“剑”,南钢节水文章也做得精彩。杨思明说,10年前,北方用1度水2块钱,我们背靠长江,取水成本不到两毛钱,算经济账,节水划不来,不搞。现在算环境保护账、企业形象账,3年投资数亿元,吨钢耗清水从21吨降到8吨,明年与隔壁华能电厂合作项目完成后,可降到6吨,其中3吨还是华能电厂的废水再利用,水平将是世界级。
8月29日下午,南京化工园。记者在南京制药厂、红太阳、美国塞拉尼斯、南非沙索,看不见一台锅炉、一个自行污水处理厂。
化工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鲁毅说,园区引入“公用功能岛”理念,投资8个亿,建设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0万千瓦热电厂和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把“剑”悬在了每个企业头上。比如企业排水统一进入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COD含量,含量越高处理费越高。今年6月,园区一每天能产生百万效益的企业甲氨超标排放,停水停气强制其停产1个多月,更换生产线上所有阀门后才准予恢复生产。
南京市经委孔秋云副主任说,今年全市共实施重点节能项目120个,总投资43.5亿元,可节能106.2万吨标煤。9月10日,美国劳伦斯实验室、美国能源基金会等专家来给南京干部上课,要和国际能效对标,南京向更高的节能减排目标进军。
治理恶臭故事多,
大河治理小河通
8月30日上午,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嗅辨室9个人飞往山西,去帮忙验收一家企业的空气质量。中心自动监测室主任杭维琦说,放在几年前,我们被恶臭烦扰得自顾不暇,哪有精力抽身援外?
谈起治理恶臭,南京市环保局有说不完的故事。
局长严苏扬说,2001年开始,为锁定恶臭源,请了气象的、化工的各路专家忙乎了一年多。最后确定两大四小企业,4个小企业当年关掉。
监测中心站总工陈建江说,那时候,东北风一起,半夜也爬起来蹲在新庄立交、玄武湖等几个监测点上采样。因产生恶臭的物质仪器测不出来,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立嗅辨室。
杭维琦说,嗅辨员不能抽烟、喝酒,不能用香水和化妆品。“与香水隔绝了,专与臭气打交道,只觉浑身都是臭味。”
以恶臭源企业为代表,南京从2004年启动搬迁改造10大污染企业,今年底完成。由此主城可以减排二氧化硫5000多吨,减排COD2100吨。
8月30日下午,城南水厂取水口的夹江。对面江心洲郁郁葱葱,13.5公里的夹江内不见任何船只,岸上清清爽爽,十分宁静。
严苏扬说,俗称夹江的大胜关水道,是3个水厂的取水口,关乎城区三分之二人饮用水安全。3年前这里百舸争流,沿途上百个工业企业、码头、旧船交易市场,热闹非凡。为保水源地,南京市果断决定并得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批准,2005年7月1日起封航大胜关,同时拆除沿途所有企业、码头等。自此,这里成为全国最安全、水质常年100%优良的水源地。今年,又在夹江上游设立时刻运行的监测中心,为水源地再上一道保险锁。
8月20日,罗志军察看正在治理中的秦淮河支流——南河,十分感慨:投资30亿的12.5公里外秦淮河一期如不是早几年治理,现在治理会更难,更谈不上治理支流了。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局长陈雷说,外秦淮河一期的成功治理为打通南京城内水系赢得了主动,今年下半年要完成的河西北部水系、金川河收尾、城东河贯通等几大治水工程,全靠引外秦淮河水激活。年底,南京城内主要河流将循环起来,绝大部分可达景观水标准。未来3年内,全市主要水体要达到四类以上,外秦淮河的治理除了向上游延伸外,还要向城内红花河、东风河、运粮河等支流开刀。南京即将启动“2234”治水工程,3年内要搬迁200家污染企业,要建20座以上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囊括了所有的支流。
“火炉”名落孙山,“绿色”效应彰显
近日,凤凰卫视的“凤凰气象站”评出中国新的“火炉”城市,以往“三大火炉”之一的南京名落孙山,被甩到了10名之后。
“南京早就没有以前热了,这大概与近几年大搞‘绿色南京’工程有关吧!”不少市民这样认为。
南京市园林局局长解自来报出一串实实在在的数字:2002年实施“绿色南京”工程以来,市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新增植树造林93万亩,森林覆盖率23%,高出全省5个百分点;新增城市绿地200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5%,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位居全省及全国城市前列。
特别要说的是,南京在江北编织“三纵三横一面”生态防护网(三纵:南钢、大厂、化工园卫生防护林;三横:江北大道、雍六路、滨江大道;一面:八卦洲);主城周边东南西北布下16个大型城市郊野公园,成为维护城市生命系统的“绿肺”和“绿肾”。
8月31日,记者驱车江北大道,20多公里道路两侧纵深50米,高矮参差错落有致的成片树林,被间植其中的紫薇、开着白花红花的夹竹桃等,装点得绚丽斑斓。
从范旭东广场右拐进到平顶山路,5公里长2公里宽范围,是大厂卫生防护林。站在马汊河新华东路桥上,大厂绿化所所长余建军指点:河的左边是扬子石化生产区,河的右岸,隔着厚厚的两公里宽绿化带,是密匝匝的大厂生活区,这一“纵”是大厂人民最重要的安全保护带。
从长江二桥下到八卦洲,立刻被绿包围了,眼中全是绿,风中全是绿。越往西洲头,绿色越浓,高大的意杨和各种野生植物纠缠在一起,看不到底看不到边。成群的白鹭、喜鹊不时飞起,林间七八种鸟应答唱和……八卦洲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涂九龙又指东又指西:这是100多个省级机关种下的,那是南京市新闻单位来种的……全洲8万亩土地50%已经植树。
南京“火炉”脱帽也许不能完全归功绿化,但“绿色南京”确实已经带来生态效应。据南京农业大学对“绿色南京”工程研究测评:南京植树造林的年总滞尘能力4.3万吨,高速公路100米宽的防护林带平均降噪20分贝以上,夏季降温2-4℃,提高大气相对湿度10-20%,吸收二氧化碳58.8万吨,氧气释放量约4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