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4日下午,在“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之“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张燕友总结了2006年首都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果,并提出了北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2007年行动计划》。
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十一五”期间北京节能减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机遇,下大力气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十一五”目标。
张燕友指出,按照国家“十一五”期间要求,单位GDP能耗下降20%%,单位GDP水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0%%。这需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有三个大的方面:首先是实施“十大工程”———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政府机构节能,大型攻坚节能,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土地和水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资源示范等。
节能减排是“十一五”期间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工作,必须从软硬两个方面落实。首先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启动和建成一批重大项目,然后加快研究,出台一批法律政策。坚决退出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到2010年除保留满足城市功能需求的基础性产业,基本退出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业。
接下来是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十一五”期间,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和油气的回收,严格执行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加强重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的治理,加快施工工地管理,加大冬春季裸露农田治理力度。2007年淘汰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黄标车,淘汰更新老旧公交车2580辆,出租车5000辆,推进高井、华能等五大燃煤电场烟气脱硝工程,控制扬尘污染。
同时还要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2010年,实现电力、天然气在消费能源使用中达38%%和11%%,热泵达3000万平方米,生物质能达到约60万吨标准煤,力争在“十一五”期末能源利用率翻两番。
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利用。2010年,北京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要达到32座,现在是17座,即要新建15座。处理能力要达到每天1.8万吨。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方便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废旧轮胎翻新利用项目的建设进度。
狠抓水污染防治、逐步改善生态环境。2010年要完成500公里中水管网改造,新建、改扩建9座中水厂,广泛采用透水地面渗蓄等措施。“十一五”期间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生态涵养区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改造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涵养林。加快实施关停废弃矿山植被修复,提高植被覆盖。
最后是要推进重点节能工程。2010年力争完成市级政府机关的节能改造,市级和区县政府机关单位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0%%,初步建成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全市公共设施、学校、医院、政府机构基本实现绿色照明。 [记者滕继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