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检察建议遏制盗伐林木案件 黑龙江明水:破解退耕还林工作难题
本报讯(记者李勇)作为生态大省,海南为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采取了多项措施,但近几年在林区发生的盗伐林木案件有增多趋势,这不仅破坏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也成为林区的治安难点之一。
海南省儋州市检察院结合办案,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加强林区管理,严查盗伐林木案件。
今年上半年,海南金华林百万亩浆纸林发生盗伐哄抢事件7起,受害林地面积多达3000余亩,被盗桉树多达7000余棵,1000多吨林木被盗伐运走。参与办理这些案件的儋州市检察院检察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经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盗伐林木案件有7件16人,法院已经判决的有5件12人。
检察官分析说,盗伐林木案件屡禁不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林区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大多认为在自家门口种的树就属于自己所有,看到有不法分子盗伐林木,担心自己无利可图,便上去哄抢;二是林业管理人员玩忽职守,违规批准砍伐、监督缺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发生哄抢事件后因为涉及到当地一些村民,往往不了了之。
为有效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保护好宝贵的森林资源,检察官们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公安局发出了检察建议:一是加强林业职能部门改革,实行政务公开等制度,强化监督和制约机制;整顿行业不正之风,最大程度地消除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现象。二是加快林权改革,对政府部门已经规划的林地明确权属,强化权属地村民的法律法规教育。三是引导村民走生态致富的路子,大力扶持林副产品深加工、林下养殖种植业、造林营林等绿色产业。四是有关执法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预防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本报讯(经贵超)黑龙江省明水县检察院今年以来根据群众举报查办了该县两起林业局干部采取虚报冒领手段贪污退耕还林款案。该院结合办案会同该县林业主管部门对退耕还林地块进行了复查,近期统计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有一定比例的提高。
今年3月,明水县群众举报该县林业局职工在退耕还林的工程中贪污公款。接到举报后,明水县检察院高度重视,用了15天时间核查了2万多亩退耕还林地,并对地块的面积和成活情况进行翔实记载,查清了林业局的2名干部虚报冒领退耕还林款6万余元和7万余元的事实。
同时,针对退耕还林工作管理不到位,制度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等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该院会同林业主管部门采取了如下措施:责令50名退耕还林户利用春季种树季节,补种树木;树木长势不旺的,要求退耕户加强管理;今年新增的退耕还林面积,由农户申报,根据土地质量、农户管理能力等予以落实;成立验收小组,对于一年验收不合格的停发补助款,两年验收不合格的取消退耕还林指标。
编后: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高低,其重要性不辩自明。然而,诸如盗伐林木、阻碍退耕还林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大众的生态意识依旧薄弱。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除了依靠不断深入的环保宣传和大众的自我觉悟,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建构和完善。生态问题牵涉广泛,单凭一个部门之力难以胜任,而且不易监督,这就需要各管理部门相互协作,以良好的制度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吴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