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定南讯金秋十月,记者来到定南县岭北镇天堂村杨梅杭,只见200多亩果园里,黄灿灿的脐橙、椪柑挂满枝头,一片丰收的景象。而几年前这里还是黄土袒露、废砂堆积的废旧矿山,如今,该废旧矿山每年果园收益达几十万元。近年来,定南县下大力气恢复废旧矿区生态环境,今年起投入1600多万元,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越来越多的废旧矿山开始变成农民的“聚宝盆”。
定南县是我国南方稀土生产的重要基地。过去由于缺少规划,稀土矿产布局不合理,生产规模过小,安全隐患多,水土流失严重,环境也遭到较大破坏。为保护环境,近年来,该县对稀土矿山进行全面整治,关停、淘汰了一批不合格的小矿山,同时对关停的废旧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恢复。
为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该县多方筹集资金,去年底成功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到300多万元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经费,县级同时配套资金共计1689.9万元。同时,该县还启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按批准恢复生产的矿山面积,征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该县还采取“谁治理,谁得益”的政策,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开发废旧矿山,通过种植果树、开挖鱼塘、开办养猪场等方式,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利用废旧矿山资源。
在关停落后的小矿山同时,定南县还加大力度改进现有的稀土产业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引进稀土分离厂,对稀土进行深加工利用。一系列措施出台,使得定南县稀土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2003年,该县共有108个稀土矿山,每年税收却不到1000万元。如今通过关停、整治,该县仅保留23个稀土矿山,今年税收却已突破1.4亿元。(李晚成 郭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