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生态文明“绿芽”萌动
Eedu.org.cn 作者:韩洁 王海…    资讯来源:天津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1
 

  一望无际的芦竹林,郁郁苍苍地蔓延到水边,白鹭悄然驻足,游鱼时而划出道道波纹,野鸭子飞快地从水面掠过……

  这是山东南四湖一片旖旎动人的湿地风光。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就在3年前,这里还是成片的麦田和豆田。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和四面八方注入的工业污水曾使南四湖的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充当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其水质直接决定东线工程调水的成败。

  从扼住上游工业污水源头,到修复数万亩生态湿地,再到大面积退耕还湿,近年来,南四湖流域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南水北调水质保卫战”,一条“绿色生态长廊”正沿湖岸延伸,昔日湖水澄碧、红荷映日、渔帆点点的美景正逐步再现。

  “退耕还湿”

  为南四湖流域打造绿色屏障

  南四湖地处山东省南部,由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和独山湖连接而成,面积1266平方公里,承接苏、鲁、豫、皖四省36个县市区的客水,入湖河流53条。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南四湖约38万亩湿地遭到破坏,水面缩减了近1/5。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上游造纸、化肥等企业排出的黑红色、泛着白沫的污水,南四湖一度成了死湖,鱼死了,水鸟绝迹了,湖上居民的健康也受到影响。

  在加快治理上游污染源的同时,2005年,山东省在南四湖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新薛河入湖口开始“退耕还湿”尝试,从南方引进湿地作物芦竹推广种植。政府对退耕农民给予生态补偿,并与3家造纸厂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第三年芦竹进入丰产期后,农民每亩收入可达750元左右。

  “原先种台田每亩收入约500元,一旦遭水灾就会颗粒无收。如今改种芦竹,不仅收入增加了,湖区环境也好了,还节省了劳力,村里人外出打工的也多了。”微山县昭阳街道办西万二村村支书张裕千说。

  “曾经绝迹多年的小银鱼、鳜鱼、毛刀鱼等对水质要求极其严格的鱼类,如今重又回到了南四湖”,南四湖环境的变化让微山县环保局局长于恒启感慨万千。在他眼里,湖区正在重现当年“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历史风貌。

  南水北调

  “高标准”逼出治污新举措

  2001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工,很多人担心南四湖水质污染可能是东线工程的“心腹大患”,如果无法治理到三类水的调水标准,污水一旦北上,就会使东线彻底沦为劳民伤财的工程。

  为了整治南四湖上游的工业污染,从2003年开始山东省陆续制定了调水沿线、造纸、燃煤电厂等12项远远高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如草浆行业国家规定的COD排放标准是450mg/l,山东省现在标准是300mg/l,到2010年将降低到120mg/l。

  张波说,实际上,近年来经过关闭不达标造纸厂、安装脱硫设施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南四湖流域上游排污企业已经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一些大的造纸企业COD排放甚至已提前达到100mg/l。但即便如此,南四湖的水仍难以达到调水标准。

  对于水质要求更高的南水北调工程来说,南四湖的水质必须达到饮用水源地标准,即COD浓度在20mg/l以内,氨氮浓度低于1mg/l。

  目前,山东明确要求距离河流入湖口15公里以内的重点保护区COD排放标准要小于60mg/l,15公里以外的一般保护区要小于100mg/l。

  依照山东经验,河水污染物在通过15公里河道后,浓度会衰减一半,如果通过湿地再注入湖中,污染物含量会再衰减一半,这样就能使入湖河水的污染物浓度控制在三类水标准以内。

  最新检测数据显示,南四湖唯一的出湖口——韩庄运河台儿庄大桥断面今年头42周内,只有8周氨氮略微超标。

  张波说,这意味着在没有任何外来水的情况下,山东已经有能力把南四湖基本治理到三类水标准,“这实际上向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递交了一份答卷——东线工程不会因为水质污染成为问题。”

  “治”“用”“保”并举

  创新生态建设新思路

  山东省在南四湖流域的治污举措,正是这个省“治”“用”“保”并举的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新思路的体现。

  “治”就是包括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疏浚、环境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污染防治,使流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按照山东省发布的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稳定达标排放;“用”是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利用流域内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减少废水排放量。

  “保”是采用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道走廊湿地修复、湖滨及湖区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对流域的生态恢复过程进行强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自净化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确保调水干线达到三类水质要求。

  循着这一治污思路,山东省正在组织全省17个市编制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其他领域的环境治理力度,包括对淄博临淄区、东营广饶县、滨州滨城区和齐鲁石化等地方和企业实施建设项目“区域限批”“企业限批”,以及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监管等。

  新华社记者韩洁 王海鹰

  (据新华社济南11月10日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