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徐匡迪副主席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进展汇报会上的讲话
Eedu.org.cn 作者:徐匡迪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0
    2007年11月5日
  刚才祝光耀同志对前一阶段战略研究工作做了全面的回顾,大家也都发表了很好的看法和意见,特别是刚才周局长做了全面的总结。从总体上看,自战略研究启动以来,中国工程院、国家环保总局、中科院以及有关部门和各领域专家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进一步推进下阶段工作,我讲四点意见。
  一、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各课题组、专题组要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并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贯穿于宏观战略研究的各项工作中
  “十七大”的召开为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战略研究的方向。各专题组都要认真组织学习“十七大”重要精神,领会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努力贯穿于宏观战略研究的各项工作中,成为战略研究的行动纲领和指南。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落实在环境宏观战略层面就是要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战略。要根据当前我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的特殊国情,尤其要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特点,提出环境保护宏观战略。新加坡实施的是进口战略,钢铁、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产品全部依赖进口,但这条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有13亿人口,所有产品都靠进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提出战略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国情和发展阶段。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这对做好环保工作是一个极好的机遇。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深刻阐述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并要充分体现在战略思想、目标、内容和措施等方面。要通过战术研究,把生态文明的内容具体化,变成老百姓听得懂、职能部门能够操作的内容。
  二、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一定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宏观战略应成为国家战略而不是部门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意要高、视野要阔,要解放思想,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敢于揭示长期困扰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重大问题,敢于对一些传统思想、传统认识提出挑战,从宏观和战略上进行思考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给出科学的回答,揭示出一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规律性的结论、观点。
  宏观战略研究面对的是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底子又薄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的难题。我们的国家战略研究,尽管项目牵头是国家环保总局,但这项研究绝不是为了环保总局,也不是为了争取部门利益,这项研究完全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为了13亿人的生存、为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着想。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有创新理念。比如谈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实际上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湖泊富营养化和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我国农业氮肥、磷肥的使用量已经是发达国家的四倍到五倍,而且主要农业区又是夏季雨量比较集中的地方,水土流失一冲到湖泊里,很容易形成富营养化,从而导致蓝藻暴发。要解决这个问题,农业部门除了关心粮食增产之外,还要研究合理施肥和防止水土流失问题,这就需要兼顾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又比如畜牧业发展问题,要研究牧区的草原承载量以及超过承载量的解决途径。
  三、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一定要尊重科学,求真务实
  宏观战略研究将成为当前及未来环境保护的行动指南,因此,研究工作一定要有坚实的理论和科学依据,以科学的态度、以求真务实、严谨深入的作风审核每一个数据,反复推敲每一个观点。
  当前,要通过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提出,促进形成两个机制和防止两种倾向。
  形成两个机制:一是形成环境立法、司法、执法、信息采集、各级监督、全社会参与的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机制;二是国务院统筹管理、环保总局具体负责、各部门参与、各地方政府负责的执行和落实机制。
  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将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当作政治口号,缺乏实际措施和行动。当前有些地方领导干部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言行不一,中央说什么,他也就照样说什么,而且说得很坚决,开会布置、新闻报道、报纸上登头版,但行动却是另一套,照样只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依然恶化。二是要防止国家在制定政策和战略时总体思路清晰,但各部门责任不清,甚至相互拖诿扯皮。在环境保护方面目前就存在这个问题。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要敢于揭露矛盾,不要怕说真话。比如说水污染问题,到底谁来负责管理。上海市凡是涉及到水的事情就是由水务局一家管,责任很明确。这只是一个例子,其他方面的例子还很多,就是说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任务就是要敢于触及一些敏感和棘手的问题。环境问题是多部门、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这比计划生育工作难度还要大。
  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要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宏观战略研究提出的环境目标要确保能够实现,而且要成为我们下一步的行动指南。因此,研究工作除了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外,还要特别强调坚持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听取多方面不同意见,要在争论中反复论证、反复讨论,在争论中获得思想火花和灵感,也能暴露出我们在规划和战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比较薄弱的地方。
  四、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一定要确保高质量,高水平
  宏观战略研究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国务院领导给予厚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当要保证研究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不能因时间紧而降低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关于研究进度问题,我完全同意周局长的意见。宏观战略研究要抓进度,要尽早拿出成果。因为环保形势紧迫,不能再拖了,耽误一年,环境污染就会大大增加一年。但是也要看到,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任务很重、难度也很大,国务院领导给予厚望,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研究进度。
  我非常同意生贤同志的意见,尽快完成总论。这是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核心。明年元旦前后可以集中一段时间,邀请有关专家,封闭起来集中研讨总论,并形成初步研究框架和结论。争取明年2月向国务院领导汇报,听取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以确保正确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环保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总论部分要对我国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严峻性给予充分的论述和揭示,要客观准确评估我国环境保护的成就和教训,要通过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使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下更大的决心。
  希望大家下一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打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攻坚战。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