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乐都县李家乡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2004年,乐都县水保站开始在李家、马营两个乡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项目区总面积是8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近60平方公里。最近,记者跟随乐都县水土保持局的同志来到这个县的李家乡,了解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情况。
李家乡烂泥沟村角雷顶封育区管护人员张广电指着一片山坡说:
这一点点500多亩,今年草长得好。
记者看见绵延数里的封育区内,长着一尺多高的草,路边植物上挂满了黄色的沙棘果。
烂泥沟村村委会主任王登君:
以前我们这里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夏、秋这两个季节,天下大雨,整个山上发洪水,耕地也淹没掉了。通过生态修复,近几年来,整个山坡都变绿了,水清了,草长得特别茂盛,种的黑刺、松树、榆树、柠条,水土保持的特别好,减少了水土流失。这样以来,广大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和蔬菜大棚,群众的收入增加了,我们村没有实施生态修复以前,人均收入是1400多元,今年我们村人均收入达到了近2000元。
生态项目通过3年的实施,改善了李家、马营两个乡镇17个行政村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持了水土,防止了土壤肥力的流失,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效果。如今项目区内,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乐都县水保站站长王刚:
项目区内工程围栏70公里,封禁面积3393公顷,造林100多公顷。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被大面积恢复,封禁区内植被覆盖度达到了75.3%以上,由于植被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改善,这里的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群众的产业结构和农村生活能源结构调整,群众的生态意识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内以煤代柴,积极推广节柴节能灶,大力倡导太阳能的使用,目前项目区发展太阳灶用户达1880户,广大群众用上了干净、清洁的能源。同时,广大群众利用封育区内的草积极发展养殖业,增加了群众的收入,项目区人均增收300元到500元。 (作者: 张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