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绿色崛起”看江西
Eedu.org.cn 作者:徐金鹏 刘…    资讯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4
 

  种粮多、山水好,这是长久以来外界对江西的大致印象。近年来,江西更是坚定不移地走在“绿色崛起”的道路上,一个倾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工程的中部省份的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就地产粮到造地增粮:一字之差看统筹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从未间断过粮食净调出的省份,在粮食保障方面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的工业短腿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工业化势在必行,而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又使得农村许多青壮劳力外出打工。

  面对新一轮粮食生产波动,怎么办?2003年夏收之后,江西以胸怀全国的大局观和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统筹观,果断提出了通过一年努力实现江西“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和农民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的目标。国家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中,对中部地区作出了四大基地的定位,其中第一条就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产量只增不减,既是发展江西农业的需要,更是保障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山上建绿色银行(造林)、山下建优质粮仓(种粮)”,近几年来,江西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抓粮食生产不动摇的决心。2004年,江西粮食生产“三个10%增长”的目标翻番实现。今年,江西粮食总产预计达到160.4亿公斤,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创下年粮食总产新高。

  就地抓产粮已见成果,造地促增粮更是江西在统筹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新。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耕地被占用。而与之相对,江西还有一批宜耕闲置地。2007年初,一项“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在赣鄱平原拉开。以“不影响行洪泄洪、不造成水土流失、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江西决定用5年时间开发宜耕未利用地30万亩,整理耕地350万亩,“无中生有”新增有效耕地面积约40.5万亩。没有围湖造田、没有开山造田、没有砍树填塘,到今年11月底,江西已开工造地9万亩,新增耕地近8万亩。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介绍说,“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将实现江西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农民收入、森林覆盖率、发展后劲“六个增加”,农民是最主要的受益群体。位于鄱阳湖平原的余干县乌泥镇,农民吴姚根和村民们踊跃参加了整地工程。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如今他家的10多亩田可以改种两季稻了,一些过去无法利用的地势过高或太低的小块地,现在也可以种水稻了。

  巩固农业发展地位,根本途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解除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自2003年起,江西、福建等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山林分权到户,展开了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又一场深刻的农村体制改革。截至11月底,江西94%的山林分到641万多户林农手中。林改前,江西农民人均年林业纯收入只有278元,而去年就已达到490元。铜鼓县排埠镇永丰村村民林兆仁说:“山上那一百多亩分给我的林,就是我家的绿色银行。”

  从“承接长珠闽”到“对接长珠闽”:方式之差见发展观

  江西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明显,是唯一一个与长珠闽这三个经济活跃区域相连的省份。江西的铜、钨等33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3位,水、电等资源和矿产一样丰富,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江西越来越为沿海投资商所青睐。融入长珠闽,争取做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落点,成为江西谋求快速发展的路径。然而,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一些“五小”企业和环境污染型、资源消耗型企业意欲进入江西,一些追求眼前利益的基层政府也乐意对它们敞开大门。在这种背景下,江西迅速将对外开放主战略从“承接长珠闽”改为了“对接长珠闽”。

  动一字而牵全局。承接是被动接受,来者不拒,捡到篮里都是菜,其结果是影响可持续发展,消耗了资源能源,破坏了生态;而对接则是相互配套,不是简单地招商引资而是精心地招商选资,从对资金、项目的选择开始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山清水秀的江西,在加快中部崛起步伐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一条“绿色崛起”之路。从2001年推出招商引资“三不原则”——坚决不准引进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危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项目、涉及“黄赌黑”的项目,到2003年叫响“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江西的金山银山”,再到2005年明确“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的“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后又在今年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十大工程建设和七大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江西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条清晰的谋求“绿色崛起”的主线跃然眼前。

  在南昌城东有个天香园,不知从何时起,上万只鸟儿栖息于此,形成独特的“城市鸟岛”。南昌市因此专门辟出一条“鸟道”,规定在鸟儿的迁徙路线上不准建高楼、不准建工矿企业,并划出黄金宝地将天香园面积从150亩扩大到1260亩。优良的生态赢得了自然生灵的垂爱,生灵们的光临又为市民带来了身心的愉悦。

  从被动保护生态到主动构建生态文明,江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在一步步深化,实践又好又快发展的探索在一步步推进。2007年8月,江西省建设厅、林业厅等部门分别与省政府签订了一份目标责任书,他们将分别负责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等十大绿色生态工程。工程的目标是经过若干年努力实现“五个零排放”: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水零排放,主要河流干流源头保护区污水零排放,工业园区不达标污水零排放,十一个设区市城区不达标污水零排放,城市中心区有毒有害气体零排放。围绕生态建设,考核机制也在改变。江西省政府对各设区市政府设定了600分的年度考核总分,其中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项目各占110分,在考核各项中所占比例最高。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钨业是个例证。被誉为“世界钨都”的江西赣州一度对钨矿实行“有水快流”政策,造成乱采滥挖,不仅金饭碗变成了泥饭碗,而且影响了环境。近几年来,赣州一边实行钨精矿的保护性开采,一边推动精深加工促进产业升级。如今,赣州钨精矿产量从7年前占全国一半下降为30%,但规模以上钨企业的销售收入比7年前增长了14.5倍,占全国钨工业销售收入的35%以上。

  新增财力从投项目到向困难群体倾斜:方向之差见民生观

  2007年1月25日,时任江西省代省长的吴新雄正面对省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当说到今年政府将拿出44亿元新增省级财政资金办好52件民生工程实事时,台下有一些代表曾捏着一把汗:过去新增财力大都投向工程项目,现在拿去办这么多实事,能不能兑现?

  就在半个月后的2月10日晚,在南昌电视台演播大厅的直播现场,人们亲眼见证了200位中低收入家庭经公开摇号成为首批经济适用房住户,第一个中签的陈春艳连声说“感谢政府”。透过年终盘点,人们更是看到52件实事样样兑现,仅今年前9个月就有超过4000万人次的群众从52件实事中受益,民生工程实际投入47亿多元。

  2007年,江西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18572户,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2007年前9个月,江西发放就业小额贷款扶持了8.79万人创业,带动26万多人就业,使得江西自2005年开始实施的“全民创业”工程进一步推进;

  2007年,江西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成为全国少数几个对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改革的省份之一;

  2007年,江西有4385户中低收入家庭获得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全部享受到廉租住房。

  ……

  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成为江西一以贯之的财政政策。今年江西财政收入有望较上年增加120多亿元,在部署来年工作时,江西再次坚定承诺:“项目建设交给市场,民生工程政府办”,新增财力不搞高楼大厦、豪华宾馆等项目建设,而要用其中的100亿元推进新一轮民生工程,让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江西省财政厅介绍说,明年直接用于民生特别是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新增财力约为70亿元。2008年,江西将把农村低保人数由现在的100万扩大至150万;将把全省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将把新增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将把全省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经济发展了,老百姓逐渐富裕了,而山还是那么苍翠,水还是那么清澈,空气还是那么清新,这就是追求“绿色崛起”的江西美好的愿望。(新华社南昌12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徐金鹏 刘菁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