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湖北:"新能源"启动农村新生活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央视国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4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12月3日播出):小沼气牵动大社会,湖北省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引导农户修建沼气池入手,让农民过上富裕舒适的田园生活。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茶乡”和“富裕乡”,生活在这里的小伙子刘伦华挑了个好日子,请来侗族农民乐团,吹起喜庆的侗族芦笙,在新房子里迎来自己的新娘。

  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村民刘伦华:“像这些壁柜都是我们修建我们家的时候就已经设计到里面去了,这是我们以前没有想象的。”

  为他张罗婚事的哥哥刘伦文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他们这个地处鄂西大山里的侗族寨子并不富裕。特别是随着恩施被列入国家天然林和退耕还林重点保护区域,原来向大山要柴烧,要饭吃的办法更行不通了。经过反复研究,恩施州决定引入“新能源”。

  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村民刘伦华:“这是新建的沼气池,喂了猪以后,猪粪进入下面就产生了沼气,我们现在洗衣、洗澡、做饭、照明都可以用上它了。”

  起初刘家两兄弟为了给这“沼气池”提供充足原料,养了几头猪,没想到哥哥刘伦文还养出了门道,成为侗乡最大的养殖户。

  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 村民 刘伦文:“沼气现在发展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养猪,规模也形成起来了,我就办起了这个养殖场,目前存栏两千多头,准备在明年这个时候发展到一万头。”

  用上“新能源”的弟弟刘伦华从上山砍柴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和其他村民一起改种经济价值高的茶叶,也种出了效益。

  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村民刘伦华:“沼渣肥田,沼液杀虫,我们种出的都是有机茶,我们明年的茶叶都已经订出去了。”

  小小“沼气池”上联种植业,下联养殖业,这条微型的农业生态循环链显示出的致富示范效应,让养猪、用沼气、种茶叶和水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在恩施迅速发展。

  恩施市市委书记 谭文骄:“产业的发展,农民增加了收入,对生态的投入就增加了”

  目前恩施州已经建成了51万口沼气池,每年可使250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全州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7%,全州农民因为使用沼气,每年可获经济效益2.3亿元以上。湖北全省目前沼气户已达到180万个,到2010年,沼气户总量将达到300万户。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凌云:“沼气池建设促进农民改变了过去那种对自然带来很大压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就实现了生产、生活、自然生态三者的有机互动和有机的协调。”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