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扬州网消息:市环保局昨天向媒体通报了市委、市政府发布的《扬州环保优先行动计划(2007-2010年)》的精神。到2010年,全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大于85。高于江苏省标准分80的规定。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天数320天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面水水质达标率大于90%,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95%。接下来,我市将从以下工程作为抓手。
[关键词] 治理汽车尾气
尾气排放不达标,车检过不了关
根据要求,2010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Ⅱ级标准,基本消除黑烟排放,脱硫率90%以上,烟尘控制区100%,汽车尾气达标率80%,秸秆综合利用率80%,监控区覆盖率100%,工业企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5%以上。
扬州市区严格禁止二、三轮摩托车、燃油助力车、机动三轮车上牌。坚决杜绝报废车辆上路行驶。严格车辆的年检标准,对尾气及其他项目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对经两次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一律不准上路行驶。
强制淘汰使用年限在8年以上的公交车,逐步取缔排放标准在欧Ⅱ以下的公交车(2003年前购置),购置排放标准达欧Ⅲ的新型公交车。逐步淘汰在用营运出租车,更新成排放标准达国Ⅲ的新型车。2008年起机动车尾气排放合格率力争达80%。
[关键词] 治理城市烟尘
建筑工地必须有洗车槽
扩大和加强城区烟尘控制区管理,严禁新上任何燃煤设施。推进集中供热,淘汰落后锅炉烟囱。制定并实施县(市)城区集中供热规划,加快建设各县(市、区)秸秆综合利用发电厂,三年内完成城区4蒸吨以下落后锅炉。加强城市施工场地的渣土管理和扬尘治理。自2008年1月1日起,市区所有建筑工地设立洗车槽和冲洗设备,减少扬尘污染。
[关键词] 城市绿化
公共游园和休闲空间距离不大于100米
2010年前,城区新增公共绿地24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遍及城区公共游园和休闲空间距离不大于100米。恢复与保护湿地3.3万公顷。全市新增森林面积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沿江森林覆盖率达到25%,沿江单位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13.3万公顷。
打造古运河十里风光带、京杭大运河十里风光带和蜀冈十里风光带。建设扬子津森林公园、三湾公园、西部分区公园、沙头生态水库公园等30多个城市公共绿地,新增公共绿地243.1公顷;完善建设新城西区人工河、赵家支沟和外环路绿化带,推进邗江引潮河风光带建设。
新建小区都将建小游园
利用古城保护中新建街巷建设小游园,满足老城区居民休闲活动要求。另外,在每个新建小区内建设1-2个小游园。对原有街头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增加园路、坐椅、园林小品等设施;因地制宜,沿解放北路、运河北路延伸段、运河南路、花园路、双塘路等改造或新建道路;建满足市民休闲需要的小游园。
建设完善城市内环(古运河——漕河——瘦西湖——荷花池)、中环(京杭大运河——七里河——仪扬河——赵家支沟——沿山河——蜀冈)、外环(绕城高速——廖家沟)的景观防护林带。
[关键词] 污水治理
废水达标排放率100%
根据要求,我市将加快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泵站工程建设,各类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达到设计负荷的70%,废水达标排放率100%;扬州经济开发区、新城西区、邗江经济开发区、维扬经济开发区、广陵产业园、杭集工业园、扬子津科教园污水全面做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逾期达不到目标的,暂停审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加快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市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配套管网和江都沿江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乡镇污水治理模式,2007年开工建设10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或接管工程,2010年前80%的乡镇实现生活污水有效处理。
[关键词] 生态古城
按社会生态化方式改造和保护古城
根据要求,我市将加快推进“双东”历史文化街区建设。
沿东圈门一线建设盐运司衙门、壶园旅游服务中心、马氏盐商住宅等项目;
沿东关街东门遗址一线建设东关街休闲风情、长乐旅舍、个园东市等项目。
按照商业餐馆、民俗文化、滨河休闲和传统民居的功能定位要求建设教场市井民俗生活街区,实施建设扬州民俗博物馆、传统曲艺演出广场、教场文化古迹展示等项目,全面展示古城人文物质和生活方式。
打造南河下盐商生活街区,整修汪鲁门盐商住宅、湖北会馆、小盘谷等一批历史建筑,展示扬州独特的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