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中国大运河将联合申遗 专家考察河南段
Eedu.org.cn 作者:刘亚辉    资讯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0
 

中国大运河将联合申遗 专家考察河南段(图)

  (本报资料图片)隋唐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将联合申遗 专家考察河南段(图)

  京杭大运河(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刘亚辉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相思》中,描绘了一幅当时从中原大地到烟波扬州的水上交通图。1200多年后,我们只能从这些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那顺流而下充满诗意的旅途了。

  如今,随着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进行,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正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得以回望运河之上“拂浪旗开日月副的盛景。

  河南大运河文化浓墨重彩

  提起大运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京杭大运河,这条全长1794公里的运河是明清时期疏通的,不经过河南,因部分河段仍在通航,更容易受到重视。而不少文化界、考古界人士表示,撇开河南境内的运河,中国大运河文化是不完整的。

  今年6月在京召开的大运河保护及申遗工作协调会做出决定,把隋唐时洛阳的运河段扩充进来,新增了河南以及安徽的部分地段,以“中国大运河”的名义进行申遗。

  在去年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全面考察后,今年12月10日至14日,全国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及考古学界、历史学界专家一行40余人,对我省境内隋唐大运河进行考察和研讨,为申遗做准备。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说,“人”字形的隋唐大运河贯通了各个方向,既有经济意义,也有军事意义,留下来的许多遗址,就像是文化走廊上的一颗颗明珠。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认为,历史上,隋唐大运河为盛唐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流程大大超过京杭大运河,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鸿沟是中国最早的运河

  2000多年前的楚汉争霸早已隐入历史深处,汉霸二王城依然耸立在郑州境内的黄河岸边。但很少有人知道,汉霸二王中分天下的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鸿沟,在其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黄淮间的主要交通线路之一。该运河在今荥阳北引黄河水,向东经过开封折向南部,经过尉氏、太康、淮阳后汇入淮河。

  学术界一般把鸿沟视为中国最古的运河,鸿沟的开凿是中国运河营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隋唐大运河积累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其中的通济渠,就是在鸿沟等旧有河道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

  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介绍说,隋唐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四大段,河南境内是永济渠的南段和通济渠的北段,涉及现在的郑州、开封、洛阳、商丘、安阳、鹤壁、新乡、焦作等8个省辖市。

  当年,长安洛阳两京与华北和江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往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大运河完成的。洛阳作为永济渠和通济渠的节点,货船可以直接到达城内,历史记载“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中外旅商莫不辐辏”,从而成为整个隋唐大运河的枢纽。

  大运河为河南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同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长城早在1987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大量的实物存在,看得见,摸得着,每天到长城的参观者数以万计。然而,由于历史久远、黄河泛滥,隋唐大运河大多干涸或者掩埋地下,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生态、风光正慢慢褪色甚至消亡。长期以来,大运河似乎只停留在研究者的案头和历史的古籍中。

  但随着我省考古工作者的不断发现,这条曾经风光无限的人工运河,在中原大地的版图上日益清晰起来。

  目前,我省已初步确定了境内隋唐大运河的基本走向。如,现在洛阳市的洛河就是古代的通济渠,是人工开挖的运河;开封市市区以西的大运河基本沿今郑开大道分布,还留有部分浅河道;商丘市以东的大运河基本沿商永公路分布;在豫北,大运河走向基本与今卫河河道重合。省内一些地方已经绘制出大比例尺古运河走向图。

  已发现的重要遗址包括运河沿岸的桥梁、粮仓、码头、古村落等。如,洛阳发现了唐代近800米长的洛河河堤和见于文献记载的天津桥遗址,在含嘉仓遗址发现粮窖400余座及码头、漕渠;开封市发现了州桥、毛寨桥、阎里寨桥和五里寨桥等多座古桥梁;商丘、新乡等市也发现了运河故道沉船、码头遗迹等。

  对已经发现的遗址,我省迅速组织进行点状保护,同时加强对运河全段的日常监控,防止基本建设和其他人为因素的破坏。

  专家建议加大考古和保护力度

  5天时间里,考察团的专家学者先后到我省郑州、鹤壁、洛阳、开封、商丘等市,实地考察了与大运河有关的遗址、遗迹。大家认为,如何对大运河这种跨区域巨型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挑战,也是大运河能否顺利申遗的关键。

  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舒乙说,河南境内的大运河大都被黄河淤积起来了,如果要申遗,拿出一个完整的河道图非常有必要。所以,要在重点地区进行必要的考古挖掘,如果能看到大面积的河床、码头、仓库等跟运河直接相关的东西,将是大运河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有力佐证。

  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建议,在考古发掘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一是利用遥感等测控技术进行勘探以加快进度,二是研究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发现的文物进行妥善保护。

  大家呼吁,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纽带,传承运河文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