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新疆塔城生态建设收成效:人工林锁住老风口
Eedu.org.cn 作者:刘阳    资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5
 

  从西北边陲小城塔城出发,沿221省道向东南行驶,积雪覆盖的塔尔巴哈台山下,冬日暖阳笼罩着成片的杨林,一派西域风景。

  这里是新疆塔城地区的老风口生态区。

  “以前冬天出门,最发愁的就是怎么走出老风口。”说起以前的老风口,已在这里生活了10年的油建昌面露苦色。

  让油建昌刻骨铭心的,是冬日里老风口的风和雪。

  老风口是塔城盆地东进西出的“咽喉要道”,也是世界罕见的风灾区。

  老风口的风有多大?年均8级以上大风150多天,最大风速40米/秒。多少年来,人们说起老风口,总不忘提起那是中国惟一用装甲车进行救援的地方,曾有许多人被暴风雪夺去生命,更多的牲畜被强风刮走。只要遇上风雪天,堆满积雪的公路一封就是十天半月。据交通部门记载,221省道老风口路段每年因交通受阻造成的损失就达千万元以上。

  1998年,油建昌听到一个消息——政府在老风口地区建起了生态林,农民可以免费承包,利用林间空地搞种植。于是,他举家从额敏县城搬到了生态区。

  据塔城地区林业局副局长、老风口生态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刘仕光介绍,1976年至1996年的20年间,由于老风口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曾有许多居民陆续迁离。老风口地区周边原有112户居民,到1996年时,仅剩下十几户,继续着夏天耕种、冬天迁离避风雪的生活。1993年,塔城地区老风口风区生态工程启动,政府一次性投入9000万元建设生态林。随着生态林面积的扩大和树苗的成长,老风口地区局部小气候得到了明显改善。近几年,和油建昌一样搬到生态区承包生态林的落户新居民还有60余户。

  “刚来那会儿,树苗还很小,大雪天里积雪没过窗户,门都打不开。”油建昌说,“公路年年都封,一入冬哪都去不了。后来慢慢的,树高了,积雪都落在林子里。家门前的雪少了,公路再也没封过,冬天里去塔城看女儿也方便了。到了夏天,林子里还很美呢!”

  刘仕光告诉我们,在承包出去的生态林养护工作中,农民只需每年每亩花60元水电费,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病虫害治理等均由政府承担,“农民住下来了,收入提高了,生态林也得到了保护,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对我们都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塔城地委书记彭家瑞说,“在老风口生态治理工作中,我们走的就是一条‘以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反哺生态环境建设,寓环境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的路子。”

  油建昌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在额敏县城,我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万把块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来这以后,承包了500亩生态林,在林间空地种了小麦、油菜、玉米和打瓜,政府还给我家建了600平方米的暖棚,我养了300头羊,现在每年能挣五六万哩!”

  近两年,当地农民还自发成立了互助协会和销售公司。油建昌介绍说,协会不仅对生态林的养护进行指导,还组织免费培训,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技术。销售公司在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的同时,从外地购买良种,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子。

  “大家都尝到了生态林的甜头,如今想来我们这儿承包生态林的人越来越多。”油建昌说。

  [背景链接]

  塔城地区老风口风区生态工程自1993年启动以来,第一阶段共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2.6万亩。2006年,工程进入第二阶段,计划到“十一五”末,完成投资2.02亿元,新增生态治理面积20万亩,目前已完成6万亩。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