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通过北京声明
Eedu.org.cn 作者:严冰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5
 

  人民网北京1月24日讯(记者 严冰)历时三天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今天闭幕。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吕克?尼亚卡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出席并致辞。会议原则通过了《防治荒漠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北京声明》。

  《声明》指出,荒漠化是全球问题,严重影响全世界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声明》呼吁,要加强公约协调和履约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综合措施,改善生产和消费模式;加强地方社区的参与;实行市场准入;开展融资和筹资;加强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信息与早期的预警工作。

  沙祖康说,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最极端的形式,也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经济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次会议形成了共识,首先要制定十年的战略规划和框架,要加强三大公约的履约工作,使三大公约相互协调,以便能协调在防治荒漠化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更好地保护干旱地的生态环境,预防气候变化。

  沙祖康指出,森林在防治荒漠化和防治土地退化以及恢复退化地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的行动计划是防治荒漠化的最具实效的工具。考虑到荒漠化问题跨越国境的特性,联合国会协调各个相关的政府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构来更好地实施各国的行动计划,而且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此外,还要加强国际社会多边和双边的区域合作,努力实施更多的行动,来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

  吕克?尼亚卡贾说,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问题的讨论,都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问题。通过讨论达成了更广泛的共识,特别是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以及消除贫穷等问题。这些都将对生态环境保护,对改善脆弱区域的生态状况,以及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指出,目前,中国土地沙化形势仍十分严峻。沙化危害突出,局部扩展严重,治理难度很大,治理成果脆弱,人为隐患较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把防沙治沙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封禁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转变生产方式,严格沙化源头控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治理步伐;继续建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索不同沙化类型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沙区农民收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沙治沙成效;坚持严格执法,规范防沙治沙行为;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防沙治沙活力;搞好监测预警,提高防治决策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履行国际公约,加快防沙治沙的步伐。

  祝列克说,中国将力争到2010年,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遏制,重点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完善生态防护体系,使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荒漠化地区生态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比较发达的沙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使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有明显改善,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作出贡献。

  会议期间,来自各国的代表围绕“防治荒漠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形成了五点共识:

  一、荒漠化侵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已经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人类生产活动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之一,只有认真反思、总结和改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有效地防治荒漠化。

  三、荒漠化是历史性和全球性生态问题。防治荒漠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国际社会应积极推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切实履行公约义务,在能力建设、资金安排和技术转让等方面采取实际行动。

  四、荒漠化防治应以人为本,统筹保护和发展,把防治荒漠化和改善沙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

  五、防治荒漠化要采取综合措施,注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植树造林和种草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