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库布其沙漠绿了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3
 
综合治理

亿利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彪带领员工沙漠中植树

植树种草

科学治沙

  迷人的库布其沙漠

  时值隆冬,驱车奔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库布其沙漠的1号穿沙公路上,车外白雪皑皑,大地一片苍茫。渐渐地,茫茫雪野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簇簇、一片片沙柳、沙蒿、沙棘等沙生植物。高高低低、连绵不断的植物枝干随着汽车的颠簸而起伏,仿佛一片绿海在公路两侧延伸。

  谁能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沙洲,是地地道道的“死亡之海”。蒙古语中的“库布其”意为弓上的弦,库布其沙漠位于黄河南岸,弯曲的黄河像弓,而沙漠就是弓上的弦。 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的沙漠80%为流动沙丘,西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东与毛乌素沙地相握,肆虐的黄沙每年吞噬了大量的草场和农田。

  曾住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牧民格什道格陶说,当时这里没有路,他只能骑马、骑骆驼,到百十里之外去购物,来回一趟要两三天,一次得购半年用的生活用品……

  沙漠中修起了穿沙公路

  10年来,勇敢的鄂尔多斯人向库布其沙漠进军,涌现出许多治沙英雄,其中有一个人我们不能忘记,他的名字叫王文彪——亿利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就是他,共筹集了7500多万元,修起了沙漠里的第一条穿沙公路。

  199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文彪力排众议,通过借债筹够了修路的资金。

  当年参加勘查修路路线的王瑞杰感慨地说,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道其中的苦。库布其黄沙漫天,酷热难熬,平均气温在40摄氏度左右,不要说干活,就是站在那里也让人难以忍受。

  “清汤挂面碗底沙,夹生米饭沙碜牙,帐篷卧听大风吼,早晨起来脸盖沙。”这首顺口溜记录了当时修路人遭遇的真实情景。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999年,这条被当地人称为“大漠奇迹”的穿沙公路终于建成了。此后几年里,他们又先后修建了4条穿沙公路,总里程达到234公里。

  修路难,保路护路更难

  在沙漠中,一夜大风就可以移动几座巨大的沙丘,更别说淹没一条公路了。几十米高的沙丘彼此相连,紧逼公路两旁,随时有可能将这一凝结着人们汗水与希望的穿沙公路瞬间吞没。从筑路伊始,鄂尔多斯人就与沙漠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路护路几乎是同时进行。

  按照规划设计,穿沙公路的两侧必须植树种草,设置密密的沙障,才能防止沙子侵袭,保证道路畅通。

  每年春天植树,建设者们与沙漠为伴,与风暴共舞,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春季过后,每个人都瘦了一大圈,脸脱了一层皮,嘴唇裂开了血口子,到了冬季才能恢复。然而,春天植下去的树苗,往往刚到夏天就被沙暴狂风吹得无影无踪,于是第二年再去种。

  受“空瓶插花”的启示,亿利人创造了在瓶子里灌满水,再插进树苗,封闭瓶口,埋入沙漠的植树办法。几天后,树苗全发芽了,沙层以下已长满了根须,一瓶水可以保证树苗一年半的水分营养,这样树的成活率一下子提高到了70%。

  经过10年人与沙、绿与黄的搏斗,亿利人摸索出了“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割治理、技术支撑、产业拉动”的24字防沙用沙策略。

  王文彪说,“锁住四周”就是把沙漠的四边锁住,把沙漠锁在设定的区域内,不让沙尘飞出去。“渗透腹部”就是说通过修路,因地制宜,对于适宜搞绿化的部分,先易后难,逐步渗透,各个击破。

  变“贫瘠荒漠”为“绿色产业”

  早在23年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就提出了“沙产业理论”,并预言这一产业将成为21世纪在我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钱学森认为,沙产业要充分利用沙漠戈壁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生产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

  如今,鄂尔多斯人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沙漠是地理单元,不仅给人类带来生存危害,同时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他们积极实施“产业反哺,逆向拉动”战略,林草结合,着力建设沙柳、沙棘、柠条、甘草等林沙产业基地。

  亿利资源集团发展以甘草为主的中药产业化和库布其沙漠七星湖旅游产业,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东达蒙古王在库布其沙漠东缘实施沙柳产业,恢复沙区生态,发展沙区生产;恩格贝示范区在库布其沙漠东缘发展沙区特色产业,以植树造林、引洪治沙为基础,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沙漠旅游等多项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带动沙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

  通过发展林沙产业,鄂尔多斯实现了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2007年,全市农牧民人均来自林沙产业的收入达到1000元,林沙产业产值达14亿多元,解决了2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从“生态难民”到“生态富民”

  牧民格什道格陶,这个在库布其沙漠里生活了50年的“生态难民”,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007年7月,他和另外分散居住在库布其沙漠深处的35户牧民,没花一分钱,喜滋滋地搬进了亿利资源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牧民新村。

  格什道格陶用自己的“荒沙废地”使用权入股亿利资源,成为企业的股民;他每年都参与沙漠治理,成为企业的生态工人;在企业为自己建的半亩大棚中种植蔬菜,成为菜农;他还在企业为自己建好的标准化棚圈中养羊养牛,在闲暇时到紧靠新村的亿利七星湖旅游景区为游客牵马、拉骆驼挣钱。去年,格什道格陶刚买了一辆夏利小汽车,日子越过越舒心。

  王文彪说,建设牧民新村,把分散居住在4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牧民搬出来,为的是打造“生态无人区”,让沙漠得到自我修复的同时,也让牧民过上崭新的生活。

  亿利资源集团通过农牧民“荒沙废地”使用权入股、返租倒包和一次性补偿的形式,与近4000户农牧民签订了合作协议。居住在库布其沙漠边缘的农民聂海家“荒沙废地”入股后,每年可分红1万多元,养牛羊可收入2万多元。去年他在亿利资源集团打工,收入了7万多元,全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如今,库布其沙漠地区的农牧民基本上家家都有摩托车。昔日的“生态难民”变成了“生态富民”。

  链 接

  库布其沙漠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横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三旗。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高,温差大,气候干燥,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