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对于传统农业大市南阳来说,显得尤为迫切,任务也更加艰巨。
2008年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南阳市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集中搞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以及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集中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重点抓好650万亩优质小麦、200万亩专用玉米、7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巩固产粮大市地位。同时切实抓好优质棉花、优质烟叶、油料、蔬菜、中药材、林果、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畜牧优势产业发展,新建200头以上畜位的奶牛养殖小区(场)15个。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催生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积极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创建名牌产品,尽快打响南阳农产品品牌,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省加大“三农”投入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各类支农资金,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完成鸭灌、引丹、宋岗三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旱涝保收田10万亩。进一步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新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完成9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解决和巩固7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投资2.2亿元,完成涉及794个通电盲点自然村、13万户农民的农网改造任务。
四是典型带动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借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经验,在城市近郊和国道、省道沿线等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选择确定300个试点村和50个示范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研究出台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扶持政策。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用好各项涉农资金,相对集中投入,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逐步向非试点村辐射推广。试点村建设将以支柱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以通户道路、通沼气、通自来水或安全饮用水、村级文化大院、健身场所、日用品和生产资料超市、标准化卫生室为建设重点,全方位提升水平,建成高标准示范亮点村。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驻村帮扶和“百企帮百村”活动,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记者 党涤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