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一个极贫生态脆弱区的“发展经济学”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9
 

  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建立试验区前是贵州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直到1987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8.9元,全地区60%人口为绝对贫困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1.29‰,而森林覆盖率仅为15%。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从小在毕节长大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威宁县副县长祝德光告诉记者,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生存压力迫使农民陡坡开荒,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生活贫困,常靠政府救济为生。人与自然严重对立,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并伴随人口的剧增而愈演愈烈。

  1988年,为解决岩溶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问题,经国务院批准,贵州省在经济发展最为贫困落后的毕节地区创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一条通向人与生态良性循环的探索之路,在数百万毕节人民面前铺展开来。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毕节地区行署专员秦如培说,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出一条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

  ——开发扶贫,就是启动市场经济机制、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变“救济型”“输血式”扶贫为“自救型”“造血式”扶贫;

  ——生态建设,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实行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工程,以形成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组合;

  ——人口控制,就是着重以人口数量控制为核心,以人口素质提高为宗旨,以人口结构优化为关键,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动力,使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持相适应的关系。

  改革开放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焕发了群众的创造性——毕节的干部群众相继提出了新“五子登科”,即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毕节地区连绵的山峦之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能、矿产等资源。近几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带动下,沉睡的资源被唤醒,毕节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主战场,是全国第四大优质烟区。此外,区内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特色种植业等,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向和谐方向发展。

  据了解,经过20年的改革探索,2007年毕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达325亿元,经济总量在贵州9个地(州、市)中从末位跃升至第三位,财政总收入从1987年的3亿元跃升至55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84元提高到2458元,绝对贫困人口从312.2万人下降到56.6万人;森林覆盖率从15%提高到35%,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说,与当时全国已经启动的经济特区、开发区不同,毕节试验区从一开始就不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将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以及人口生产力统一协调起来,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展开的综合性社会发展试验。

  石宗源代表说,像毕节这样人口过多、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经济发展尤其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口增长、国民素质、文化教育等相协调。只有人、社会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毕节应该进一步成为国家推动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