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讯昨天是“世界水日”,武汉市水务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签署《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与湖泊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大东湖水网“编织”进入决定性的一年。建成后的大东湖水系将武汉的6个湖泊串为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群。
根据整体设计,大东湖水网全部工程完工后,年引水量可以达到2.4亿立方米,相当于大东湖6湖泊总容积的两倍,引水流量将控制在40立方米/秒左右,年平均适宜引水的天数约为69天。
根据专家介绍,大东湖水网将采取“闸引泵排”模式,选取每年汛期末期,长江水位略高于湖水的时节,通过闸口将长江水通过港渠引入湖泊,经过湖泊水之间的流通,最后由泵站将置换的湖水排入长江。
总投资26.6亿元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将实现水网连通、生态修复、交通旅游配套等各项综合功能,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网和总面积达62.6平方公里的湖泊水生态系统。
昨天,在武汉湖泊生态保护研讨会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洪铸认为,“只要构建大东湖水网政府舍得投入,各项治理措施得力,5年后,武汉市民就有望重见一个‘清澈见底’的美丽东湖。”
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群、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