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org.cn 作者:陈力 资讯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4 |
|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将沙漠的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将重牲畜轻牧草转化为草畜并重,大力发展沙产业和草产业,初步实现大地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如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长势较好的植被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2001年的4%上升到70%以上,荒漠面积减少2400万亩。
坚持“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内蒙古合理规划沙生植物种植基地,活化机制抓投入,深化加工抓龙头,全力培育沙产业。鄂尔多斯市年产沙柳枝330万吨,麻黄素50吨,甘草2.2万吨。巴彦淖尔市沙区旗县每年以5万亩的速度扩大苁蓉种植面积,着力构建苁蓉生产、加工集散地。乌海市发挥沙地优势,大力发展以葡萄、瓜果为主的高效特色农业。目前,全自治区以沙生植物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已达84家,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大型企业全力推进沙棘、沙柳、山杏、麻黄、苁蓉、天然胡萝卜素、风积沙微晶材料、荒漠藻类的产业化。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对牧草的科学研究与开发,通过人工种草、退耕还草、轮牧休牧禁牧养草等方式不断扩大草原面积。鄂尔多斯市投入1500万元,购进飞机10架,组建通用航空公司,确保大面积飞播种草;投入1000万元组建草种公司,确保了生态建设用种的质量。2007年,全自治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饲料饲草加工企业已达129家,销售收入达到81亿元,贮草总量达到914万吨;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978万亩,青贮饲料播种面积达到1087万亩,一半以上的草原实行了划区轮牧和禁牧、休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