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org.cn 作者:宗边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9 |
|
本报讯 记者从江苏省无锡市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近日在太湖西南部地区确实发现约有1厘米厚的蓝藻出现,属正常现象,目前并没出现大面积暴发迹象,不会对城市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 据透露,目前出现蓝藻漂浮物的确切位置是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及湖州的白雀乡,有部分因风力影响飘浮至无锡宜兴。面对太湖再次出现的蓝藻,无锡市提出要将蓝藻打捞与处理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专家认为,打捞蓝藻是蓝藻治理最有效的方法。无锡市范围内142公里太湖岸线,今年分别由宜兴市、滨湖区和新区等沿湖市(县)、区及沿湖各有关单位按照“属地三包”的原则,分片负责蓝藻的打捞。 据介绍,今年打捞蓝藻将坚持“三个不变”,蓝藻打捞“属地三包,专业打捞,政府购买,集中处理”的原则不变;各地、各部门分工责任不变;蓝藻打捞工作总体要求不变。此外,还将抓好“四个转变”:即以人工打捞为主向机械化打捞为主、人工打捞为辅转变;以发动群众打捞为主向组建专业化打捞队伍转变;以堆场集中堆放为主向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转变;以被动的监测预警机制向科学化、自动化手段转变。目前无锡市已打捞蓝藻19万吨,清除100多万立方米淤泥,削减了太湖内源污染。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认为,由于长期以来发展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太湖水质由上世纪80年代的Ⅱ类水质演变成目前的劣Ⅴ类水质,但只要各项措施得力,太湖没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自去年无锡出现供水危机后,市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铁政”: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培育发展服务外包、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关闭沿湖775家小化工;提高了排污标准,氮、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目前已达国际标准;全面实行环太湖纵深1公里内退耕、退养、退渔,环太湖纵深200米1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无锡水文水环境监测局办公室也表示,自去年6月以来建立了太湖水质监测预警中心,每月及时客观地预报太湖水质,目前城市饮用水质达国家106项新标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