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资讯正文 | ![]() ![]() |
|
||||||||
中德两国政府出资保护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 | ||||||||
作者:颜昊 赵… 资讯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7 | ||||||||
新华网海南频道6月27日电(记者颜昊 赵叶苹)中德两国政府资助的中国海南、湖南两省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日前在海南省开始实施。 这一政府间农业合作旨在提高各级政府和农民共同管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德方将提供350万欧元的项目经费,海南、湖南两省政府也将各出资175万欧元进行配套。 计划实施4年的这一项目已经于6月下旬在海南省开始实施,目前中德两国农业专家正在海南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调查和综合评估。 根据项目计划,在2006年底前,中德两国专家将制定出原地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并保证策略制定过程的参与者至少有50%是妇女,帮助农民保护并种植濒危物种,帮助农民销售其产品。 海南省农业厅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陈庭源对记者说:"海南省中南部五指山、保亭、三亚地区的本地农业地方品种数量较多,代表性强,尤其是珍稀品种资源丰富,但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农业生物多样性不仅为海南农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同时也使海南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作物育种基地。上个世纪70年代初,"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在海南三亚发现了野生稻野稗,并应用于杂交稻育种,使我国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为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近几十年来,开荒造田,乱砍滥伐,土地过度开发利用放牧不仅使得植物遗传资源迅速减少,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无法再生的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当地农民种植外来良种的面积不断扩大,使得传统地方农业品种和野生农业物种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有些传统古老珍稀品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陈庭源介绍说,海南省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评估报告完成后,中德两国专家将共同制定出在省内建立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区的数量和总面积,确定恢复地方生物品种的数量。 德国经济合作发展部项目办公室主任吴敏乐表示,合作项目将促进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以及私人企业在原地保护方面的合作,并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举办培训班,提高当地农民保护地方品种的意识,改善可持续利用当地地方品种的技术。 据介绍,中德两国专家将在三亚、保亭及五指山三市县设立农业生物多样性示范区,进行普通野生稻、热带野生水果等方面的保护和研究等。 本着保护和恢复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愿望,200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部门签署了“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项目”的合作协议,在中国的海南省和湖南省两地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第三届农业博览会暨第六届绿 洛南力促农村经济全面突破发 洛南力促农村经济全面突破发 东北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 18个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品种 非洲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通过 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显著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我国生 保护旱地生物多样性 保护全球旱地生物多样性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