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资讯正文 | ![]() ![]() |
|
||||||||
湖北宜昌市黄柏河“水葫芦”危机调查 | ||||||||
作者:曾静婕等 资讯来源:三峡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8 | ||||||||
向下,拉起;再向下,再拉起。51岁的毕家培驾驶着现代化的清漂船,在满是碧绿“水葫芦”的黄柏河中小心翼翼地穿行。夕阳西下,清漂船显得空旷而又寂寥。 “已经8天了,看起来问题不小。”11月13日下午4时许,面对着突然登船造访的记者,毕家培显得忧心忡忡:“原以为10天内能完成所有河道的水葫芦清理打捞任务,现在看起来会推迟,繁殖得实在太快了!” 日均清理300吨 让毕家培感到忧心的是黄柏河里疯长的“水葫芦”。水葫芦学名叫“凤眼莲”,也称“水浮莲”,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今年八月份以来,黄柏河小溪塔段出现了大量的水葫芦,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它溯水而上,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11月6日清晨,接到紧急任务的毕家培带领几个工人开始清漂工作。先前,这艘利用国债资金260万元订造的大型清漂船由于无法在三峡服务,2004年投入使用后仅在去年清理黄柏河的杂草时使用过一次,其余时间基本闲置。 在船头,大型的铲车正上下作业,将河面的水葫芦拦截后倒入一个压力容器,通过重压将水葫芦挤干之后存入特制的清理箱里。“铲车每次作业约有1分钟,拦截的水葫芦有1吨左右。”毕家培介绍说,他们每天可以运走6个清理箱,每个清理箱能装8吨,差不多要从水中拦截打捞约300吨水葫芦。“如果有自己的码头,我们一天可以运走8个箱。”毕家培说,目前这艘专业清漂船还没有自己专用的码头,现在是临时借的,耽误了不少工作。 “现在每天大概能清理300吨,用专业运输车运往夷陵区丁家坝附近的三黄湾填埋场填埋。”毕家培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每天从早晨8点工作到下午6点,中午就在船上吃盒饭。 毕家培说,他原以为1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任务,现在看起来远远不够,这让他甚至开始担心自己和同事的努力是否有用,因为水葫芦的繁殖速度太快了。 水葫芦疯长 “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还从未看见过这么多得水葫芦。”见记者询问,被困在水葫芦里的苏长春和老伴使劲儿划桨,多次努力终于摆脱,10多分钟后慢慢靠到岸边。 69岁的苏长春是夷陵区小溪塔本地居民,靠打鱼为生。苏长春说,水葫芦在黄柏河每年都可以看到,但从来没有今年这么多,“多的有些吓人”。说到对自己的影响,苏长春老伴气得不行。 “这么下去怎么得了啊,现在根本都打不到鱼。”苏的老伴站在船尾,指着周围的水葫芦说:“你看看,这些水葫芦都快垒起来了,怎么下得了网啊?”苏长春说,由于水葫芦太多,他们的机动船行驶困难,消耗的柴油也增加很多。螺旋桨也经常被缠上,这让他们十分担心,现在只好划木船。 苏长春还说,由于水葫芦大量聚集,对水质造成污染,他们最近在黄柏河打的鱼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都不开张。 在黄柏河丁家坝污水处理厂附近,记者看到有大量的网箱。尽管经营者在网箱周边拉起了线,也经常清理,但仍有不少水葫芦“漏进去”。有16个网箱的渔民黄鹏对汹涌而来的水葫芦十分警惕,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去清理。尽管如此,由于水葫芦实在太密集,他的网箱有时候就被抬起,一些鱼因此被撞伤或者丢失。 如此之多的水葫芦,将给黄柏河的水质和周边生态带来怎样的影响?夷陵区环境监测站站长秦建平说,水葫芦最大的特征就是繁殖速度特别快,一根水葫芦在90天之内就可以达到25万根。把水中的氧消耗了以后,就对水中生物如鱼虾以及水生植物造成了影响,有的甚至直接造成原来的物种消亡。而因为缺氧,水质就进一步恶化。另外,水葫芦因为侵略性极强,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第16位有害外来物种。 水葫芦的大量聚集其实最影响行船安全。清漂船船长毕家培说,放眼望去都是水葫芦,不仅辨别航道有困难,航行标志被淹没在碧绿的水葫芦中,也对行船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紧急协调会 11月初,宜昌媒体开始关注黄柏河的水葫芦问题。事实上,黄柏河的水葫芦大面积爆发是从今年九十月份开始的,市民最初把它反映到夷陵区当地的一家网站上。 “我们在网站上看到了这个留言,便请有关人员做了个调查,情况看起来十分严重。”13日下午5点20分,已经临近下班时间,夷陵区文明办主任周爱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调查测算,黄柏河小溪塔城区段的水葫芦约有75万平方米。 对于水葫芦突然大面积疯长的原因,夷陵区通过调查后认为,黄柏河是离葛洲坝最近的一条长江支流,而小溪塔段水域又位居葛洲坝入口末端,形成回水,水域自净能力低。而在三峡大坝蓄水后,葛洲坝库容调节频率小,使得小溪塔段水域自净能力进一步减弱,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导致水葫芦大面积生长蔓延。另外,金秋相对较热的气候,也为水葫芦提供了生长环境,使其繁殖速度加快。[Page] 周爱民说,大量繁殖的水葫芦,既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影响到了市民的生活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容市貌,同时更带来了极大的水上安全隐患。 网民的留言越来越多,夷陵区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集中进行清理。周爱民告诉记者,11月1日,区文明办主持召开了打捞水葫芦的协调会议,环保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建设局等相关单位出席。会议最后形成纪要发给各单位,对区内相关部门进行了分工。记者了解到,夷陵区最终拿出5万元专款开始组织实施清理打捞工作。 疯长背后 尽管夷陵区以最快速度作出了反应,但仍有不少市民对此表示了疑问。有市民认为,在面对这种重大突发生态事件时,宜昌有没有相应的预警机制?在水葫芦萌芽初期就将其控制? “这个事情我知道,也算是老问题了,一直得不到解决。”宜昌市农业环境保护站站长李定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有些激动:“今年黄柏河的水葫芦特别集中,前几天我还去了几次,为什么得不到解决?关键是资金问题。” 李定生说,这些外来入侵生物虽然有很大的危害,但并不直接影响到大部分市民生活,因此目前在防控入侵的外来生物方面,宜昌一直没有费用投入。加上也未影响到电厂发电,葛洲坝电厂也不可能投入资金。李定生坦言,若有资金支持,每年投入20万元左右,持续三至五年,每年六七月份组织人员打捞,水葫芦就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资金问题,机制上的缺失也让李定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记者了解到,根据省农业厅的要求,各地应该成立外来入侵生物管理办公室以及预防控制中心,但宜昌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立相关机构。记者另外查询得知,在应对这些突发生态事件时,目前宜昌并没有制定譬如“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李定生告诉记者,由于水葫芦并不是新近才入侵的外来生物,虽然大面积疯长,但并没有造成明显的损失,所以并没有按照突发事件来处理,包括上报到市政府。不过,李定生也认为,宜昌的各种预案今年才开始实施,需要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亟需长效机制 事实上,打捞以后填埋,只是当前的权宜之计。如果黄柏河的水葫芦今后再次泛滥,又将如何应对呢? 在夷陵区11月1日的协调会上,各部门讨论计划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对水葫芦进行长期的治理,但是难度可想而知。与会者认为,小溪塔河段系葛洲坝库区,其漂浮物也应属于库区漂浮物,应该明确清漂责任。 外界认为,在对黄柏河水葫芦的治理打捞上,“多头管理”造成责任不明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比如外来生物属于农业局,河道管理又属于水利局,水质监测属于环保局,如何协商,没有一个应急的预案机制。 夷陵区文明办主任周爱民说,这次清理实际上只是“治标”,要想“治本”,就应该建立一个长久清漂协作机制。周爱民认为,黄柏河的打捞应该纳入库区清漂范围,长江主航道应由三峡总公司和三峡通航局负责。同时,宜昌也应高度重视,尽快成立工作专班,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然,明年又会疯长”。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湖北大悟泄漏氨气经稀释被直 湖北省2005年环境状况公报发 湖北省纪念“国际生物多样性 湖北环境监察谋划综合监管 上游河南造纸企业大肆排污 下 剿灭外来“植物杀手” 保护湖 湖北咸宁发现珍稀农业野生物 湖北浠水挖出20余娃娃鱼 专家 南京《周末》:浙江面临外来 白鳍豚数量剧减 白鳍豚将尽量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