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9月22日电(记者周雷 浦超)云南省气象局副局长程建刚近日忧心忡忡地提到一个事实:梅里雪山、明永冰川等藏区胜景消融速度正在加快。他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一个气象学意义上的分析方程,预测了梅里雪山的“来世”,它的消融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从1999年下半年起,当地藏民便发现明永冰川的前沿从海拔2660米的地方向上缩进了约200米,厚度从原来的300多米变成了150米。冰雪消融,汇成一条条溪流沿着山体蜿蜒而下。
2007年9月,迪庆藏族自治州气象局副局长刘家训提供了更多关于消融的气象细节:他在1994年12月第一次拜望明永冰川和梅里雪山,“仅凭目测,现在的明永冰川与当时相比至少减少四分之一,冰舌缩减至少40米,梅里雪山的雪线退化也十分严重。”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高级工程师耿弘10多年来频繁造访梅里雪山地区进行研究。他在观察当地的旅游栈道时发现:由于栈道位置紧临冰川,在修建过程中,有很多石块跌落到冰面上,而石块本身是很强的热源,容易引起冰雪融化;同时,来往游人形成了巨大的热辐射,在这样的情况下冰川出现消融。
“明永冰川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即使是很轻微的干扰,也会使它产生巨大反应。从温度上看,小环境哪怕仅提高0.1摄氏度,也会造成冰雪的明显消融。”
2007年9月对梅里雪山旅游的调查显示,当地海外游客从1997年的2.88万人次增加至2006年的30.8万人次,国内游客从51.75万人次增加至286.6万人次。迪庆发改委官员还向记者透露,2007年内,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将开建,铁路建成后将有更多的游客源源不断地来到风景区游览。
而美国生态学家木保山则将冰川后退的原因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因为从他拍摄的滇西北一些冰川照片上看,即使没有人涉足的地方,冰川也在消融。他认为这是地质变化的一种类型。“从卡瓦格博峰良好的植被状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况且有的地方冰川后退,但从没有旅游者进入过。”
云南半个世纪的观测事实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云南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进入21世纪的前6年,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气温增高了0.6摄氏度,干旱的发生频率由过去的2-3年一遇变为1-2年一遇。
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6年,云南暴雨发生频率由50%上升为83%,大暴雨发生频率由60%上升为83%,气候变暖还导致云南许多区域性标志性地貌特征发生变化。其中包括香格里拉降雪减少、景洪将日渐阔别浓雾、梅里雪山和玉龙雪山的冰川将更快消融等。
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近50年中国气候变暖尤为明显,2006年是中国自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平均气温达到了10.2摄氏度。今年上半年,全国的平均气温达8.3摄氏度,比常年高出了1.6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