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今天,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日本京都,制定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十年后的今天,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再次聚首,商讨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的减排机制。十年,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2007年的世界,已再不是1997年的那个世界。
这十年,是气候变暖的十年。研究表明,过去十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其中1998年平均气温超过长期平均气温近0.6摄氏度,创下历史之最。全球变暖将可能使地球走上“不可逆转”的灾难之路。
这十年,是认识深化的十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宣布,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所应承担的责任,不再是1995年报告中所称的“证据清楚”,也不是2001年估计的66%,而应是90%甚至更高。
这十年,是怀疑减少的十年。1997年,一谈到气候变化,时任《纽约时报》记者的威廉·史蒂文斯不得不面对同事们“嘲讽甚至恶意的表情”,但现在,国际社会已普遍承认全球变暖的事实。
这十年,是核心确立的十年。在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议定书于2005年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和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这十年,是责任明确的十年。议定书规定,2008年至2012年,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比1990年减少5.2%,其中,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削减8%,日本和加拿大各减少6%。
这十年,是行动增多的十年。根据议定书建立的全球碳交易市场年均交易额已达300多亿美元。其中,清洁发展机制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赢的选择。仅在中国,已有900多个相关项目获得批准。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指标,然而,中国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承诺到2010年将能效提高20%,墨西哥制定了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印度、巴西和南非也表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决心。
这十年,是合作扩大的十年。许多国家建立了双边或多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亚太经合组织决定建立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和能源技术网络。最近,欧盟也开始着手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组建“全球气候变化联盟”,向后者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应对气候变化。
这十年,也是问题突显的十年。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40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降反升,2005年甚至达到182亿吨,接近1990年187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同时,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据英国《卫报》报道,2001年,欧盟、加拿大、瑞士、挪威和新西兰等国曾在德国波恩承诺从2005年到2008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4.1亿美元的援助,但迄今兑现的金额不到1.8亿美元,而美国仍在以减排经济代价过高为借口拒绝签署议定书……
十年过去了。如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这里召开,各方代表期待描绘出一份“巴厘岛路线图”,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的继续谈判奠定基础。(林小春 任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