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发展网2007年12月14日报道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中国、印度和美国在“社会经济”上对气候变化最为脆弱。
这一研究发表在了本周(12月1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上,它为研究气候变化的效应带来了新曙光。
研究的第一作者、普渡大学地球和大气科学助理教授Noah Diffenbaugh说:“我们通过把最先进的气候模型试验与贫困、财富和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为每个国家测算了独特的‘社会气候’(socioclimatic risk)风险。”
普渡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本研究的共同作者Leigh Raymond在一份新闻稿中说,“我们需要以独特的方式研究不同的社会如何被物理上的变化所威胁。”他补充道,“贫困的地区应对环境压力的资源不足,而富裕国家将会失去更多基础设施,有大量人口的地区则有更多的生命处于危险中。”
这项研究表明,有大量人口的国家将会遭到气候变化更显著的打击,因为气候变化的效应趋向于更严重打击人口稠密地区。如果考虑了财富,富国将比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中遭受更大打击。
这项研究指出,在亚洲,最脆弱的国家包括孟加拉国、中国、缅甸,在非洲,西非荒漠草原国家和西南部国家最易遭遇气候变化的风险,而在美洲国家中,巴西和美国东部危机最严重。
中国和印度格外脆弱,因为它们人口众多、贫困人口比例高以及经济高速增长。美国也名列受气候变化打击的国家的前茅,因为它人口多、财富大。
清华大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副所长韦志洪说这项研究提供了研究气候变化的新角度。但是他说这项研究是否真能量化不同的气候变化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们在论文中表示,这项研究是为更加详细的研究奠定最初的基础。Raymond说:“我们的研究是让人们从这个新的角度思考气候变化的重要的第一步。”
他说:“当然,饥馑比起财产损失来是更严重的危机。但是所有这些维度都与决策相关,看来很清楚的是,对各国面临的社会气候风险的更精确估计将与未来任何有关气候变化的谈判高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