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选结果8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三名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摄影记者的作品获奖。
方谦华:赋予楠木叶生命
《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方谦华的作品《中国万州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获得大赛自然类单幅一等奖。

2月8日,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又称“荷赛”)获奖名单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中国南方都市报的摄影师方谦华拍摄的这张照片获得自然类单幅一等奖。图片说明为“中国万州自然保护区里的濒危植物”。 新华社发
方谦华的得奖图片是三峡珍稀植物园内一片楠木叶子。图片中,一只带有小孔的叶子宛如一名舞者,身形扭曲却坚强挺拔。
方谦华说,这幅照片拍摄于2007年9月,他当时应邀到位于重庆万州的三峡珍稀植物园采访。
他谈到这幅照片的创意时说:“这幅照片以肖像手法展现珍稀植物生存状况,同时又表现出这些植物的生命力,让人们看到保护珍稀植物的希望。”
方谦华今年30岁,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四年半时间。
当记者深夜打去电话时,方谦华声音中仍难掩兴奋。这是他第三次参加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也是他第一次得奖。
“还是一名同事首先告诉我得奖的消息,”方谦华说。
费茂华:受益于工作平台
新华社摄影记者费茂华作品《2007运动瞬间》获得体育动作类组照二等奖。
2月8日,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又称“荷赛”)获奖名单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拍摄的作品《2007运动瞬间》获得体育动作类(组照)二等奖。图为《2007运动瞬间》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费茂华向大赛送去的是拍摄于2007年世界各地举办的多次体育赛事新闻照片,内容涉及沙滩排球、艺术体操和跳水等不同运动项目,呈现从茫茫沙漠到皑皑雪山的不同场景下,运动员健美身姿和悲喜瞬间。
费茂华谈到得奖原因时说:“我的照片包括举办于世界各地的重大体育赛事,也包括国内各地赛事,这得益于新华社给我了这么好的平台。”
费茂华说,他到新华社摄影部体育组工作后,得到许多资深摄影记者指导和帮助。他说:“我的老师罗更前给我了许多帮助,我的得奖照片也得益于他的指点。黄文老师还亲自帮助我挑选照片。”
费茂华今年33岁,最初从事音像新闻报道。几年前赴非洲工作时对摄影产生兴趣,后转为摄影记者。“我从事体育新闻摄影工作不过两年多时间,”他说。
这是费茂华第二次参加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首次获奖。“我觉得,这次我能获奖也有一些运气成分,”言语谦逊的费茂华说。
祁小龙:用影像打破国界
《天津日报》摄影记者祁小龙作品《天津茶馆评书》获艺术娱乐类单幅三等奖。
照片拍摄于2007年3月,展现天津原“燕乐茶馆”中评书表演现场。照片中,不大的茶馆中,几名观众认真欣赏着一名评书演员的表演。
祁小龙说,这幅照片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体现了原生态文化的原始状态,而且表现了与主题相贴切的气氛”。
祁小龙说,他对评书等传统文化艺术有浓厚兴趣,但这种文化正面临消失危险。由于拆迁,照片中茶馆如今已不存在。
“据我所知,现在天津已经找不到这样的评书茶馆了,”他说,“我要用照片把这些传统艺术记录下来。”
他说,不同国家有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语言,但“新闻摄影无国界”,“我要用影像打破国界和障碍,让人们通过照片看到新闻内容,促进文化交流”。
祁小龙今年31岁,从事新闻摄影工作9年。这是他第二次在“荷赛”中获奖,2003年他的作品《针灸减肥》获科技类三等奖。
“我这次参赛时本着一颗平常心,拿不拿奖无所谓,重要的在于参与和交流,”祁小龙说。(耿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