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org.cn 作者:黄勇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4 |
|
进入2008年,世界许多国家经历了超乎寻常的极端气候事件,“全球气候变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气候变化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威胁,早已成为国际共识。 3月31日~4月4日,为期5天的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这是自去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巴厘岛路线图”后启动的第一轮相关谈判。共有来自16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200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这也标志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 构建新国际气候体制框架 截至记者发稿时,本次会议就如何实施“巴厘岛路线图”进行了讨论,并为未来不到两年时间的谈判进程制定了明晰的工作计划。此次会议还讨论了如何促进《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中的发达国家(附件1国家)就进一步减排的目标作出承诺,为明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相关协议作准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言强调指出,到2009年底之前完成谈判,所剩时间已经不多。 他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确定2008年的工作,然后在公约缔约方大会上进行总结,再进一步确定明年的工作。我们将要达成的解决办法应当包括这些要素:显著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范围以减少脆弱性;在未来10年到15年使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加;至少到本世纪中叶,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以经济上可行的办法推进这些工作。” 另据新华社报道,德博埃尔4月1日在会议上发言指出,促进发达国家减排是曼谷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中心议题,也将是各方成功达成2012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协议的关键。 会议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就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等问题争论激烈,这也是新的国际气候体制框架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巴厘岛路线图具有里程碑意义 去年12月3日~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之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国际气候管理体制的谈判作出规划,并确定了谈判主要议题、时间表、框架、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会成为一个时间划分点,为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之后的国际气候管理体制启动了一个进程,确定了一个方向。 “巴厘岛路线图”提出了四个要点: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这是一个平衡的路线图,其所确定的谈判框架着眼于确定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减排目标。 一是减缓问题。路线图指出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缔约方如何进一步减缓气候变化,也提出美国如何减缓的问题,其行动必须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 二是适应问题。这是发展中国家长期关注的,过去也是比较薄弱的、重视不足的领域,这是会议强调的一个重点,要切实落实,也是今后谈判中的一个重点。 三是技术问题。国际社会的共识是减缓和适应必须依赖于技术;没有技术的创新、扩散、转移和联合研发,是不可能实现减缓和适应目标的。而且强调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技术。发达国家对此长期采取消极态度。 四是资金问题,也列入谈判中。 由此,会议为今后的谈判确定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制定了时间表。国际气候管理体制的框架已然显现。 根据《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2008年~2012年之间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相关链接◆ 为抗击气候变化全球熄灯一小时 当地时间3月29日晚上8时,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和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首都苏瓦“陷入黑暗”,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时间”环保活动由此开始在全球接力举行。 随后,“地球时间”活动传递到澳大利亚。伴随着地球的转动,“地球时间”活动持续西行,陆续进入马尼拉、布加勒斯特、华沙、约翰内斯堡、日内瓦等城市,中国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的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加入到活动中来。 由于时差原因,美国等美洲国家的城市接过了“地球时间”活动中的最后一棒。3月29日当地时间晚8时~9时,一向以灯火辉煌著称的美国大都市很多都暗了下来。 来自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个城镇参与了活动,网站上有近30万人和两万多家企业机构通过网络签名的方式参与了活动,实际参加活动人数可能超过3000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