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西藏改变“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局面
Eedu.org.cn 作者:贾立君、…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7
    新华网拉萨8月26日电(记者贾立君、储叶来)西藏自治区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将一片片贫瘠的土地变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稳高产田,也使一个个生态退化区绿色重染,同时改变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局面。

  增收:中低产田变良田

  “以前累死累活一亩地收300公斤粮算是很好了,现在农机耕作,轻松了许多,而且估计亩产在500公斤以上。”西藏乃东县结巴乡滴新村农民洛桑,摆弄着自家地里即将收割的麦穗喜出望外。他说,原先土地高低不平,农机进不来,也没有防渗渠;因耕作条件较差、收获微薄,那几年村里人没多少心情种地,有的地甚至被撂荒了。

  自从2006年这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区”项目建设以来,洛桑所在村有152户农民的土地彻底变了样。记者在村后山头放眼望去,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边,整整8000亩的麦田如一张巨大的金黄色地毯,伸展在蓝天白云下。水泥灌渠、笔直的杨树排成行,田里劳作的人们点缀其间,让人不由联想到“桃花源”的田园美景。

  乃东县农发办主任次仁达瓦手指眼前处于海拔3400米的沃野告诉记者,去年秋季国家投资970万元,把滴新村高低不平、畦垄宽大、沟壑纵横、灌木丛生的低产田,平整、改造为现在的稳产高产田,原来780亩的耕种面积增为8000亩。滴新村村委会主任扎西多吉介绍,以前的田地乱得不像样,人们也不愿意多投入,土地改造后村里新买四轮拖拉机的就有10多户。

  记者从自治区农发办了解到,“十五”期间全区投资6.36亿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其中累计改造中低产田50.9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2.59万亩,像滴新村这样的农业综合开发区有20多个。

  生态:昔日荒滩成绿洲

  由于自然沙化,雅鲁藏布江边著名的桑耶寺下方近年退化出大片荒滩。眼看着沙地、河滩、沙丘面积逐年扩展,2005年扎囊县开始在这里实施“桑耶青浦大坝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项目,使得万亩不毛之地变为耀眼的绿洲。

  万亩左右的“桑耶青浦大坝农业综合开发区”,已被2000多亩防护林、3000多亩人工草、700亩核桃林,还有今年首次下种的优质油菜、优质青稞、土豆等作物挤得满满当当。扎囊县农发办副主任杨卫刚介绍,今年首次试种的小麦估计亩产都在325公斤以上,秋后全县5个乡镇的70个贫困户将搬到这里开始全新的生活。

  站在政府集中帮助兴建的正在进行室内装修的新房前,中年农民德钦打起致富算盘:“人均3亩水浇地,还有核桃林、紫花苜蓿地,一年下来的收入可能要比在老家时的收入多出两倍。”德钦的老家扎其乡民主村地处深山,过去全家7口人主要凭几片院子大的耕地“靠天吃饭”,而且那里旱涝等灾害频繁,牛羊在冬春季节常常缺草,家庭生活比较艰难。

  德钦说,新居与老家天壤之别,这里又是旅游区,出行条件好,很有发展前途。他打算搬来以后除了种冬小麦外,再养几头奶牛、种几亩西瓜,“两三年之内打个经济翻身仗应当不成问题”。

  西藏的农业综合开发不光注重群众的增产增收,同时把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紧密结合。据自治区农发办统计,“十五”期间全区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人工种草12.35万亩、造植农田防护林1.5万亩,大大提高了林木覆盖率,使得农区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气候调节,以及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项目区生态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一方水土一定要养活一方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藏农业综合开发,把“江河流域生态治理”“农牧民安居工程”“扶贫搬迁”等项目,以及农牧产业建设、群众增收等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激发起群众极大的热情。

  在拉萨通往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镇的柏油马路中段边上,坐落着一个酷似城市居民小区的村庄,这是西藏较早的一个农业综合开发区——扎囊县德吉新村。整齐排列的二层小楼民居,常常使过往游客惊奇不已。可是,起初搞“扶贫搬迁”时,没有人乐意来此居住。时任扎囊县副县长、现为山南地区农发办副主任的洛桑平措介绍,几年前这一带较为荒凉,严重退化的沙地零零落落点缀着牛羊都不吃的狼毒草。

  “自始至终让群众得到实惠,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个法宝。”洛桑平措说,项目建设初期,只要当地农民能够完成的工程全都请他们承担,2001年开始,当地群众在新村建设中平地修渠、引水架电、运石拉沙,赚了不少钱。后来,林地、草地、农田规模显现,逐渐吸引了附近148个贫困户于2003年搬迁过来。现在,全村人均耕地由原来在其老家时的0.5亩增加到2亩,家家买了电视机、VCD等家用电器。由于出行条件好了,村民们已购回130多台拖拉机、一辆卡车、两辆客车跑运输。去年,附近又有10多户群众主动落户德吉新村。

  西藏农业综合开发区大多处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基本上都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落后地区。如今,项目区的农业不光由“温饱型”向“发展型、质量型、环保型、现代型”模式转变,而且涌现出诸多蔬菜基地、优质油菜基地、优质青稞基地,另外还建立了一批食用油、乳肉制品、毛绒加工等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十五”期间,西藏开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非开发区高出200元至350元。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发办了解到,“十一五”期间,自治区还将投资20亿元建设28个农业综合开发区,治理土地和建设草场158万亩;扶持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销售及流通企业30家以上,建一个养殖规模达100万头(只)的大型牛羊肉乳基地,最终让项目区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使更多较为落后的地区,收到“一方水土一定要养一方人”的成效。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