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可以回收、雨水可以利用、生物质可以发电,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上,记者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节能减排技术。
展区通过实物、展板和互动活动,展示了各项节能减排适用技术的原理和推广情况,还展示了人们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节能装置。
亮点1
再生纸回收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
从封宁的名片大抵就能猜出他从事的行业,他的名片左上角印有“采用100%%利乐包装再生利用材料”的字样。事实上,他就是一家软包装回收企业的总经理。
在今年科普日活动现场,公文箱、乒乓球拍、记事本、信封、铅笔等物品出现在展台上。封宁说,这些物品与人们喝完牛奶后剩下的复合纸软包装都有关。
封宁表示,每分解18个复合纸软包装就能生产一个球拍,100个就能生产一张小桌子,生产出的产品多达上百种,价格还比同类产品平均便宜1/3。据了解,每个软包装重约10克,其中纸的含量大约7.5克、塑料的含量0.5克、铝的含量2克。据估算:1个250ml牛奶盒中塑料能源可使40w灯泡照亮15分钟,20个250ml的牛奶盒可做成1个笔记本,2000个250ml的牛奶盒可做成一个垃圾桶。
然而,目前我国只在北京、上海、深圳几个大城市有软包装再生企业十几家,而仅北京一个月就要产生2000多吨软包装垃圾,而回收的软包装垃圾只有400吨,大部分都当垃圾处理了,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
我国2006年用纸量达6600万吨,人均消费量为50公斤,除部分一次消费外,每年产生废纸约5000万吨,相当于6亿棵大树。据统计,回收1吨废纸可以再造好纸800公斤,相当于少砍12棵大树,或节约木材4立方米,节省化工原料150公斤,可减少75%的空气污染,35%的水污染,还可减少60%的用水,40%的能源消耗。去年我国共消耗软包装160亿个,按回收100亿个计算,只要能够有效回收70%%,仅原料一项每年就可回收5000万吨纸,3500吨塑料,1.4万吨铝,而且还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亮点2
雨水利用灌溉绿地又调节气候
“通过新建的回收系统,每年可收集雨水约18000吨,用于小区约13000平方米绿地的养护,可节约资金5万余元。”来自团结湖街道的志愿者用数据介绍水碓子社区雨洪利用工程带来的收益。
北京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是旧小区,建设时间早,小区内没有雨水管线,雨季小区内的雨水无法及时排放,容易形成大面积积水,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小区内的环境卫生。如何解决汛期雨水积滞,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今年朝阳区在水碓子社区等29处地区实施了雨洪利用工程。
“我们通过渗水井、雨水排水管线、铺设渗水砖等方式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绿地、涵养水源。”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小区建成了2处12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在部分没有雨水管线楼区建了3处雨水渗水井,一个渗水井能存120立方米雨水;同时在很多地面铺设了渗水砖,地面上的水可以通过渗水砖进入雨水管;并建成了雨水利用喷灌系统。
雨水顺着管道流向渗水池,经过过滤、沉淀变成清水,存到渗水井里。通过这个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可以涵养地下水,减轻雨洪负荷,增加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调节气候,减少扬尘污染,有效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并可提高小区20%%的节水率。
同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通过雨洪利用工程搜集的雨水还达不到冲马桶的水平,毕竟雨水有时间的限制。
亮点3
生物质发电供应电力又提供肥料
秸秆也能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就是以农作物秸秆、树皮等农业、林业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完全是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基本上没有污染。”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有关人员指着展览上的生物发电模型图表示。
他介绍,农林生物质发电的原料是土地里的植物,用于发电时燃烧仅释放二氧化碳,此外废渣还能制成肥沃的钾肥。而煤电发电的排放物里除了二氧化碳,还有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农林生物质发电作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成熟方式,它不与粮争地、不与畜争饲,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
2006年12月1日,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正式投产发电,这是我国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也是国内首家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正式投产发电,开辟了我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途径。该工程能够为约40万户农村家庭提供一年的生活用电,每年产生8000多吨草木灰作为高品质的钾肥,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多万吨。”他表示。
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明显。以国能单县项目为例,目前已经稳定运行9个多月,已累计发出绿色电量1.5亿千瓦时,消耗农林废弃物17万吨,为当地农民带来收益约5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约占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的36%%,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左右,累计发电161亿千瓦时,替代化石燃料约600万吨;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约80亿元;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万吨/年。
亮点4
磁悬浮列车风驰电掣又噪音极小
“这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计划3年后投产。”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武学诗指着一款磁悬浮列车模型,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介绍。
从外形设计看,这款磁悬浮列车和动车组有点类似,采用的是流线型。“我们的设计时速是110公里,属中低速,将来应用的方向是城市轻轨系统。”武学诗表示,磁悬浮列和轻轨造价相当,但与轻轨比,列车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噪音极低,线路选型比较容易,因此沿线拆迁问题相对少。
“轻轨的噪音比较大,而磁悬浮列车离轨道10米远的地方,声音低于64分贝。同时因为是闭合磁路,没有磁辐射。”
目前,由于对磁悬浮列车国内外还没有统一标准,建设部正在制定有关控制系统、车辆的标准。按照预期,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将于3年后投产。
文•本报记者陈瑜
200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5日开始举办,今年北京主会场活动的主题是“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分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三大活动区域,安排了30多项科普活动。主会场活动持续一周,活动期间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开设“社会群众”、“领导干部”、“部队官兵”等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