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信息化引领农村致富潮
Eedu.org.cn 作者:本报评论…    资讯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1
 

  一个小鼠标,一“点”知天下。当现代科技与“三农”结合起来时,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力量和新财富。本报今天报道的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电子公务研究中心等五家单位心系“三农”,将新技术送到京郊农村,由电脑构成的数字家园让农民们“手眼通天”,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有效调整生产销售策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游刃有余。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正引领新农村铺就阳光道。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已将“市场”与“三农”紧密连结起来,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离开市场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然而,市场之内又并非风平浪静,里面时常暗流涌动。号准了它的脉搏,则可能一帆风顺,否则将尽受市场沉浮的苦处。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里,分散的小农经营尤其需要放开眼界观天下,身在农田看市场,以免遭信息不灵带来的风险。比如,若某样农产品在上一年度价格上涨,大家便一哄而上,盲目扩大生产,而直到销售之时,才又发现市场行情不好,供过于求,产品滞销。在市场经济中,诸如此类的反复无常,常常令农民无所适从、心有余悸。北京农村的“数字家园”试点,正是对症下药,破解了个体农民在市场经济时代所遭遇的信息困境,帮助他们更清晰地了解真实的市场。因而,在市场与农民之间搭建一个信息通道,乃是许多地方帮助农民发财致富的当务之急,亦是实实在在的惠农之举。

  将农民置于网络信息之中,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提升了整个农村的生产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求,“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将网络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之中,正是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生产力不断升级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十分重视,投入甚多。比如,本月初,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签署协议,共同推进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科技下乡和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建设,以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再如,2002年开始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已建成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8628个,包括国家级中心和33个省级分中心、1821个市/县级支中心、6773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政府单位等基层服务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工程辐射人群逾亿。而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还将投入24.76亿元用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

  在信息时代,市场、农民、网络和科技的结合将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谁在其中赢得先机,谁就能率先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直面并处理好这些新的时代课题,从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新办法。

  数字化、信息化,鼠标和电脑,将为数千年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国农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铺就一条新的金光大道。北京的农村,大有希望;全国的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大有希望。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