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绿色创建 >> 生态市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建设“中国生态第一市”构筑“全省生态屏障”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建设“中国生态第一市”构筑“全省生态屏障”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周大彬    资讯来源:丽水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8

今年既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之年,又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市在建设“中国生态第一市”和构筑“全省生态屏障”方面有哪些值得圈点的地方?在新的一年里,我市又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继续建设“中国生态第一市”和构筑“全省生态屏障”?3月16日,记者就人们关注的这一系列问题对丽水市生态办主任、市环保局局长刘世书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非常感谢你能在阳春三月里接受我们的专访,来解答众多读者关心的问题。你能否用一两句话简要地评价一下刚刚过去的2006年?

刘世书(以下简称刘):我想可以用这样的两句话来回答你的问题:第一句是,2006年是我们生态市建设的深入推进之年;第二句是,2006年又是“811”环境污染整治的全力攻坚之年。

记:你为什么要用这样两句话?其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深层次背景意义呢?

刘:之所以会选这两句话来回答,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去年年初确定的生态市建设“8十5”工程(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安全“八个一批”生态工程,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循环经济推进行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行动、生态环境执法行动等“五大行动”)为主线,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生态市建设任务。当然,在此背后还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生态市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形成了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此外,市人大、市政协也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组织开展了生态建设和环保执法跟踪督查工作和通过社情民意反映等途径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记:你觉得在过去的“推进之年”和“攻坚之年”中有哪些方面最值得圈点?

刘:这其中主要五大方面内容最值得人们关注:一是,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二是,“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取得新突破;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卓有成效;四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有序推进;五是,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初见成效;

记:你所说的生态产业发展具体又有哪些内容?

刘:生态产业发展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内容:一、生态农(林)业发展势头良好。到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展绿色、有机食品79个,其中去年新增23个。发展无公害农林产品130多个,去年新增国家级无公害产品27个,总面积达到60多万亩。二、生态工业发展注重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去年全市新增12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0家、园区1家。投入1.5亿元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了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中频炉改造等40个节能节电项目,年节约用电8000多万千瓦。三、循环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循环经济“1030”工程建设,“10”指已列入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的十个项目,“30”指建设市级的循环经济试点项目30个,内容包括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生态农业、清洁生产和园区生态化改造、生态乡镇等四方面。四、绿色经济不断壮大。实施全市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休闲旅游等特色旅游,旅游总收入同比可增长30%以上,旅游区环境达标率保持在100%。提出了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的目标,因水电建设规范和装机容量大在去年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水电第一市”。

记:“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取得的新突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根据我市三年环境污染整治“两个保持”、“两个同步”的总体要求,确定重点区域21个,重点项目58个,重点行业12个,重点企业68家,按照“整治一批,保护一批,建设一批,严管一批”的要求,加大建设和整治力度。首先,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水和大气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按预定计划推进,目前已建成7个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1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市本级12家市控环境管理重点单位的在线监测设施,现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在施工中。其次,加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各地对氮、磷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超标排放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再次,将专项行动和日常执法相结合,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出动检查人员2200余人次,检查排污企业700多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件,依法关停企业16家,限期治理企业10家。最后,及时处置5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没有造成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记:我市作为“浙江绿谷”,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新成效?

刘:在去年,我市流域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的审核批准,成为我省惟一被列入国家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的项目;积极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新增建设里程132.97公里,累计达380公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6平方公里,累计达452.4平方公里;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此外,还在对受损及病、险矿库及时修复、“生态墓区”建设活动等方面都成效良好。

记:在开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上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刘:市政府在向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递交了创建申请以后,组织编写了“创模”规划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八大专项规划,并向市直20多个部门下达了创建任务书,实施“朝阳、碧水、蓝天、清静、洁美、绿色”六大环境工程,目前各项创建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记:生态市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哪些成效?

刘:我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为核心内容,全力开展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全市已有10个乡镇通过市级预验收,“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累覆盖了91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63.81%。

记:生态市建设的成就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刘:我市在2006年保持经济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GDP能耗保持较低水平,上半年,我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每万元0.67吨标准煤,为全省最低。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河流共监测88个断面,按年均值计符合Ⅰ~Ⅲ类优良水质范围的断面有86个,占总断面数的97.7%。市区空气二级以上天数为360天,超过省292天全年考核要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100%。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期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中,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一,在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最近公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中,丽水市名列全省第一。记:面对生态市建设所取得这一系列成绩你有何感想?

刘:感触颇多。我市的生态市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得益于领导的重视,这使得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其次,得益于机制健全,这使得生态市建设有得力保障。再次,得益于基础的不断强化,使生态市建设以点带面全速推进。最后,还得益于突出重点,规划先导,政府引导,强化宣传等多项得力措施的实施。

记:纵观过去,我市生态市建设还有哪些困难?

刘:虽然在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首先,是历史欠账多,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其次,是农村“小、散、多”,面源污染整治任重道远。最后,是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凸显。

记:面对这些困难,今年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将着重从哪些方面展开?

刘:在今年,我市的生态市工作将着重从五个方面展开。1、以“六大环境工程”为重点,全面深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在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强化环保联合执法效能,提高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条”(各职能部门)“块”(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结合的基本工作机制,以项目为结点,编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模”组织网络,不留“死角”,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2、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生态产业,不断提升循环经济建设水平。组织实施《丽水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土地供应、财政信贷扶持、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加快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深化节能降耗工作。3、突破难点和重点,确保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的各项工作任务。4、以“五整治一提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至2007年,全市30%以上乡镇达到生态乡镇建设要求,其中莲都区达到60%;农用薄膜回收、综合利用率达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到70%以上,绿色农产品比例达到16%,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40%以上。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努力打造全省绿色生态屏障。继续组织实施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安全等“八个一批”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抓紧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完善工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

记: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今年目标任务和生态省建设省市任期目标任务有哪些必须完成的指标?

刘:按照市二届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生态省建设工作任务书的要求,今年的生态市建设目标任务与生态省建设任期目标任务比较艰巨,具体定量指标也较多,主要分为必须完成的一类目标和努力完成的二类目标。一类目标的定量指标主要有:一是做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分解落实工作,确保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3.6%;二是市本级完成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所辖县(市)环境监控中心基本建成;三是完成青田、云和、庆元、遂昌、松阳、景宁等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行,污水处理率达到20%;四是完成53家存栏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污染物治理任务;五是80%水源地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六是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确保不低于60%。二类目标的定量指标主要有:一是在区域环境质量方面:1、市界出界断面(包括钱塘江水系龙鼻头、光瑶、马戌口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6%;2、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3、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90%以上。二是环境污染整治方面:1、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省级飞行监测达标率不低于60%;每月开展一次市级飞行监测,完成2006年以前(含当年)设立的6个市级环境保护监管区的污染整治工作,所辖各县(市、区)均应公布2007年度市级限期治理(或整治)企业名单,并按期完成治理任务;2、取缔“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关闭、取缔列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年版)》要求淘汰的项目;3、编制和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年度计划,拆除所有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4、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5、50%以上的省级环境管理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6、工业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利用率不低于94%;7、加快城乡生活垃圾中转站及处置设施建设,确保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以上,各县(市)及中心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60%以上;8、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实施范围覆盖20%的行政村。三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方面:1、需治理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累计治理率达60%;2、累计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数1100个;3、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38.9平方公里,河道整治400公里,建成生态公益林410万亩;4、“青山白化”治理率达90%,生态墓葬覆盖85%的行政村;5、累计通过绿色、有机食品数达84个,建设无公害产品基地30万亩;6、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生物质气化等可再生能源,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39%。四是在创建和试点工作方面:1、莲都生态区(县)创建基本达标;2、整体有序推进生态乡镇建设,莲都区60%乡镇、龙泉、遂昌、云和、缙云30%,其它各县20%乡镇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并通过验收命名,2007年全市创建省级生态乡镇4个以上;3、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累计建成省级绿色企业10家、绿色饭店10个、绿色家庭60家、绿色社区15个、绿色医院6所;4、累计建成“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9个,创建“保护母亲河号”12个。五是在宣传教育方面:1、组织开展生态省建设宣传主题活动1次以上,在市级以上主要媒体开辟生态宣传专栏1个以上;2、在党校等干部培训基地开设生态课或生态讲座;3、中小学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

此外,还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环境质量指数以及相关规划和能力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的定量、定性指标,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今年的指标要求很高,任务很重,有一定难度。我也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社会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下,这些任务指标定能圆满完成,生态省建设与生态市建设必将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效。

(记者/周大彬 摄影/许志建 王玲丽 来源《丽水日报》)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把生态市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推
    建设生态市数字看环保
    巢湖生态市建设成效显著
    深圳誓师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建设生态市中的先锋命题
    "环保"落地"幸福"开花 江苏实
    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运行
    南京要建600公里“动物通道”
    天津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生态市走出科学发展新路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