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贵州赤水市以"生态立市"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Eedu.org.cn 作者:赵鹏、李…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4
 

    新华网贵阳10月14日电(记者赵鹏、李忠将)记者近日沿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境内的百里赤水河一路行来,但见两岸从水边到山顶遍植翠竹,连绵绿浪压水接天,赤水河一泓清流竹影倒映,构成一幅舒展百里的绿色画廊。这是赤水市近几年大力营造110万亩竹林的效应之一。

    赤水市地处长江上游,赤水河流经境内50公里,著名的红军“四渡赤水”中的“一渡赤水”就发生在这里。赤水市曾以伐木的“木头财政”为主业,1998年森林禁伐后,全市经济一度陷入困境。赤水市不以发展高污染产业求增长,而是立足自身生态优势,以“生态立市”的战略谋发展。他们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发动农民漫山遍野种竹,大力培育富有当地特色的竹子种植和加工业。如今,上百万亩竹林和数十万亩森林覆盖了全市所有荒山,高达73%的森林覆盖率使全市生态环境大为改观。遍山翠竹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成为竹子加工业的丰富资源,为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条件,也为长江筑起一道可靠的“生态屏障”。

    在大同镇天桥村村民黄恩贵宽敞的二层小楼里,黄恩贵向记者谈起竹子喜上眉梢。2001年以来,他家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种了100多亩竹子,靠编竹席、卖竹原料和竹笋等,全家2006年收入超过5万元。在黄恩贵所在的天桥村,2000多名村民家家种竹,人均竹业年收入1200元,一座座新落成的飞檐白墙黔北民居掩映在竹林之中,传达出当地人靠竹致富的喜悦。

    2006年,赤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多元,过半收入来自竹产业。现在,一个竹产业加工链条正在全市形成。在新宇竹业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款美观时尚的曲线竹地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以耐磨、环保等诸项优于木地板的指标,在国际竹业博览会上广受欢迎。目前,全市200多家竹加工企业生产的250多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6年实现产值9.8亿元。赤水市毅然关停了几家高污染企业后,取而代之的是以竹子为原料的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其环保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其为依托建立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展示出科技含量高、低排放、零排放新型工业的发展方向。

    坚持不懈的生态建设和严格的环境保护,让赤水市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空气变好了,区域气候得以改善。赤水河以雨后红壤冲入河中河水变赤而得名,但在赤水市河段,现在雨后河水很快变清,赤水河赤水市段含沙量从2000年的每立方米9千克,下降为2006年每立方米不到1千克。记者雨后在赤水河边看到,河中水草游鱼清晰可见,良好的水质使赤水河成为长江珍稀鱼类的回游繁衍通道。4万多株孑遗植物桫椤树生长茂盛。丰富独特的生态资源,使赤水市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生态观光旅游。今年1月至9月,赤水市接待游客60万人次,同比增长25%,生态旅游正在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生态立市”的综合效应,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和谐。天台镇铁匠炉村老人高银洲今年6月过了一百零三岁生日,与他交谈,老人听力正常,思路清晰,至今他仍能赶场买东西。赤水市如高银洲一样的百岁老人共有八位,全市人均寿命为74.38岁。全市农村医保率达到95.7%,居全省第一位。赤水市市长穆嵘坤说,赤水市以“生态立市”,通过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城市,走一条独具赤水特色的绿色增长之路。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