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生态婺源:“绿色发展”是一种态度
Eedu.org.cn 作者:郭海等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4
 

    ■本报记者  郭海  见习记者  陈佳丽  杨晨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走进绿色生态县婺源,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桃园仙境。婺源地处赣东北,属于江西上饶市,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而婺源境内四季分明,峰峦叠翠,川流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82.5%青山绿树碧野,宛若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当婺源县在盘点2007年时,有两件事情让婺源人难以忘怀,一件是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耗材大户“迈尔泰木业”被关闭;一件是婺源县被冠上“中国旅游强县”的称号。这两件事情,表明婺源县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近两年来,婺源县在消耗能源与科学发展的选择中,强力推进生态建设,破解高耗低产难题,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希望之路。

    世代生活在大山之中的婺源人,对森林与生态环境有一份独到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历届县委、县政府都以生态立县达成发展的核心观念。“经济发展中,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这是我们的态度。”

   生态乡村

    婺源县浓度最高的大鄣山景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平均为13.34万个,远高于九寨沟;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县城功能区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走进婺源,就如同步入了绿色海洋,进入了天然氧吧。

    近几年,婺源县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实施封育造林、能源替代、林业管护、城乡美化等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生态是婺源的最大品牌。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为让“生态”意识深入人心,该县先后投入50余万元树标牌、禁牌,发放宣传资料,深化林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的管理权实行林业部门与乡镇共管,健全县乡村组四级联防网络,并把生态保护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之中。把森林保护贯穿林改工作中,极大调动林农的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2006年全县森林火灾发生率、过火率和受害率比林改前分别下降了73%、76%和74%。在全国首创自然保护小区模式,逐年增至193处,保护面积达65万亩。此做法作为林业分类经营的“婺源模式”在全国推广。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等累计完成工程造林40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生态公益林156万亩。全县共义务植树1114万株,完成公路绿化500多公里、植树1600万株。到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已由2000年的81%提高到目前的82.5%。实施“双改双节”工程,推广“林—水—电—林”的生态建设模式,以电、煤、沼气代柴。通过三项控制能源性消耗工作,使全县平均每年减少能源耗材9万立方,相当于每年新增造林18万亩。

    婺源正在大力实施的“花开百村”、高速公路“绿化百里”双百工程引人注目。婺源是全国四大花海之一,该县在种植8万亩油菜的基础上,计划用3年时间,在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县城和中心集镇132个自然村,每年种植10万株花木,努力打造四季有花、色彩斑斓的花海。而高速公路是游客进入到婺源看到的第一道风景,过去是植被破坏无人过问,现在政府投资对途径婺源近百里的景婺黄(常)高速公路两边植被质量不高或被破坏的山体进行重新绿化,使婺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美乡村。

    生态环境的日益优化,不仅吸引人们争相前往婺源观光旅游,许多珍贵野生动物也在该县山水田园安“家”,生态链得到续接。1986年以来,每年均有2000多对鸳鸯来赋春鸳鸯湖栖息过冬,成为亚洲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2001年中外专家在中云镇新发现40多只黄喉噪鹛种群,这是专家们多年来首次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次,全县共发现七处黄喉噪鹛踪迹,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已将其列入世界物种名录。世界濒危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也在该县被发现。

    绿色产业经济发展快

    婺源生态环境良好,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近年来,婺源县以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为总目标,走生态立县之路,精心培育绿色产业,构建符合又好又快发展的绿色经济体制,努力打造旅游集散中心、茶产业发展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中心“三个中心”。

    为了保护好婺源人最引为自豪的生态环境,婺源县“痛”下决心:先后关闭煤矿企业43家,关停并转高耗低效木竹加工企业149家。迈尔泰木业资源消耗很大,该县工作组与投资方多次谈判磋商,以每年损失580万元税收的代价,于2007年6月底平稳关闭了年产值达8000万元的迈尔泰木业有限公司,公司300多名员工全部补偿到位。“不管项目投资有多大,投资者的名声有多响,项目产出效益有多好,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2003年,婺源县按照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的标准,在全省建立首家生态工业园区。

    坚持“生态、环保、科技、效能”原则,制定了《入园企业管理办法》,做到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项目不批,污染环境的项目不批;优先引进科技型、规模型、环保型的项目;环保部门采取“提前介入”、“一票否决”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进入。

    到目前为止,园区引进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旅游商品加工、轻纺等高科技、无污染企业57家。投资8亿元的“863”项目开工建设, 8月即将投产,可年生产遥感器80万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税收1.5亿元;投资2.16亿元的“863”氮化硅项目、汇科系统(香港)公司投资10亿元的婺源“华夏茶博园”项目也正式签约。深宝华发茶业公司还将在婺源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有20多名博士、硕士在此专门从事绿茶生产和深加工研究。与此同时,通过市场引导、典型引路、大户带动和“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以大鄣山茶为龙头,林、茶、鱼、菇、蔬菜、药材等齐头并进的有机农产品产业链,涌现农业龙头企业59家。建立生态农业基地5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5万亩,成为集龙头辐射、农业示范、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有机农产品基地。2007年上半年,全县生态农业总产值达7.7亿元,其中茶叶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26.6%。

    对于绿色经济发展,婺源县不仅仅是看到减法效应,严格控制招商企业;同时做好加法工作,县财政投资了3000多万元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垃圾处理场,投资1.2亿元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为生态经济发展又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们绝不能牺牲环境来求一时经济发展。坚持生态立县,就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招商中,注重提高入园门槛,做到招商选资。”婺源县县长杨峰说。

    农产品生产也实现生态化。农民发展“无烟能源”沼气,把人畜粪便与树叶、杂草等收集起来混合发酵,生成沼气作为能源,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料等施用,做饭、照明、取暖和卫生问题迎刃而解。加强农民的环保素质和无公害生产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种养,推行生态肥料,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绿色古村落

 

    一方面是发达的生态经济,另一方面是生态文化日渐繁荣。

    婺源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享有“书乡”美誉。自唐至清,全县有进士552人,历代文人留下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徽剧、傩舞、徽州三雕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悠久的历史,使婺源积淀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滋润着这片土地。婺源时至今日孕育的人才俊杰中,教授、专家、学者比比皆是,一门四教授,三代九英才,科学家三兄弟,父子教授,翁婿教授,同胞教授,在婺源传为佳话。他们就是从这里走出家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成为婺源的骄傲。

    绿色的婺源,到处是漫天的古树、古村落,它的美还在乡村文化积淀深厚。目前全县有12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理坑、汪口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清华彩虹桥、理坑村民居、婺源宗祠三处古建筑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县十分注重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成立了文化研究会,负责对全县文化进行整理;启动了“婺源千村”的文化调查与素材整理工作;成立了全国惟一的徽剧团,编排节目,徽剧、傩舞、抬阁等一系列民间艺术纷纷亮相。婺源徽剧、傩舞、“三雕”、歙砚制作工艺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

    婺源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各项文化发展,借鉴杭州“宋城千古情”和丽江“丽水金沙”主题演出的模式,将徽剧、傩舞、灯彩、茶道等精品艺术搬上舞台,精心打造反映婺源深厚文化底蕴的室内舞台主题演出。2007年春节期间,婺源傩舞系列节目在事隔50年后再次进京,连续演出28场,受到首都各界和媒体的关注。成功举办了2007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向海内外展示婺源丰富多彩的民俗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制度,制定了《婺源县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深厚的文化一定有厚重的载托物。在婺源,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明清古建筑,散布在乡里山林达数千幢。祠堂、官邸、民居、各呈风姿;木雕、砖雕、石雕,精美绝伦;这里的俞氏宗祠、百柱宗祠、气势恢弘,被专家称为“艺术宫殿”。这些古建筑在年月风雨的轮回中,呈现出其特有的灰黛色,特色鲜明。既是传承文明,又和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融合,相得益彰。

    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婺源这地方真是太美了,春天满眼绿色,秋天漫山红叶,四季常青,天蓝水碧。”来婺源的游客都有这样真实的感慨。这几年来,婺源县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有针对性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摘取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等桂冠,其中江湾镇还跻身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行列。2005年,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中国最美乡村的无穷魅力日益显现。

    刚刚落下帷幕的2007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以其精彩的内容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婺源观光。一位游客说:“现在婺源的城区大了也更干净了,宾馆多了服务上档次了,景区品位提高了,山林多了环境更美更迷人了。”

    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让婺源人更加呵护自己的家园,也使这块土地具有了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日前,从国家旅游局传来喜讯:婺源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成为江西惟一获此殊荣的市县,标志该县旅游迈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婺源坚持资源永续利用,开发与保护并举,先后开发出27个景区景点,形成“伟人故里古村游,山水奇观生态游,古洞古建古风游”的东西北三条精品线路。江湾、大鄣山等景区先后被评为4A级景区。

    要想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就必须立足市场需求,优化资源整合。婺源县在2007年注册成立了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挂牌运营,达到“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的目标;景区品位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不断彰显,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会展型转变有了实质性进展。200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83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这几项旅游经济指标每年都是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去年三产占GDP总量达到了41%。文化生态旅游已成为婺源的一张“招牌”,一年一度的乡村文化旅游节、茶文化节、茶博会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快速增长,使婺源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县份之一。

    据了解,婺源县正努力用5年时间打造成赣浙皖三省交界区域的旅游集散中心,力争到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亿元,实现旅游发展新的跨越。

    在婺源,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们正享受生态文明带来的成果。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