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绿色·生态·和谐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3
 

  主持人语:秋风和煦,气候宜人。我们相聚在省城南昌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青山湖畔,举行青山湖·江西首届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市长高峰论坛,围绕“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打造生态旅游宜居城市”这个主题,共话绿色发展、生态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遵循“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执政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省”的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循环和谐经济深入人心。省委书记孟建柱反复强调,江西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大力培育生态文明,使崛起的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省长吴新雄多次指出,绿色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最大的后劲。我们坚信,通过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持建设绿色生态江西,走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江西的自然人文生态将会更加和谐,江西的城市将会更加适宜居住,江西人民的幸福指数将会得到新的提高,江西的经济社会毫无疑问将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统一认识,大力推行“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

  聚集一:建设生态旅游宜居城市,是“绿色生态江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时代意义,符合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与方向。坚定不移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城市建设进程中,结合实际,突出“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宜居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领导人的共识。

  胡宪:南昌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贯彻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

  董仚生(书面发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鹰潭坚持生态立市,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实现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文化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为目标,努力促进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升鹰潭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品位。

  张华: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生态环境已成为聚集各类生产、生活要素的重要砝码,财富的天平必然向环境好的一端倾斜。在九江,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注重资源节约,追求环境友好,提高生活品质的人本理念,已经成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宋迪维:新余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以及城市形象塑造,努力打造“江西最美丽的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刘宗华:加快建设活力吉安、魅力吉安、绿色生态吉安,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战略,紧紧围绕打造“滨水生态城市”这一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构建大旅游为重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建设。

  准确定位,高起点建设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聚集二: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的短期行为,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挖掘城市特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打造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有了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准确定位,城市的发展建设就有了明确方向。

  胡宪:南昌将以规划为先导,牢牢站稳建设绿色生态南昌的制高点。即:抓好产业化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这个规划与生态建设要和谐共进。把绿色生态南昌建设推向深入,更好地维护南昌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环境,充分发挥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张华:富集的绿色生态资源,是上苍的恩赐,是人类世袭的遗产,是子孙后代的财富,细心呵护、精心保育是我们的责任。九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显山露水、动静咸宜、以人为本、师法自然”的绿色生态旅游宜居的定位,去追求“美的空间、人的乐园”的城市目标。

  卢正大:山水生态,不仅是景德镇的优势,也是江西的优势。在城市建设上,景德镇将以“瓷文化和山水、园林、生态”为主线,按照“凸显文化底蕴、塑造山水景观、优化工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思路,始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和谐的“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

  张学民:把萍乡建设成为赣湘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城市、文化旅游商贸城市,是新一届萍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总体目标;“五年三级跳”(即2007年争创全省文明城市,2009年争创全国园林城市,2010年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是城市创建的具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五项工程”,绿化、净化、美化城市,着力打造“绿色萍乡、繁荣萍乡、活力萍乡”,把萍乡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清新舒适的生态宜居城市,是萍乡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

  宋迪维:新余去年已经明确提出,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要把新余打造成为江西最美丽的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具体要求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新余良好的山水资源优势,突出“显山、露水、造绿”的发展要求,倾力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精心打造一座“山水相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花中、四季见绿,常年有花,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让每一个新余市民,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感觉到方便、舒适、开心。

  邓又林:明确定位、完善机制,以江为本、生态保护,停旧促新、扩展空间,以文为脉、彰显特色,是赣州山水宋城的发展思路。“山水宋城”——代表着赣州崇尚自然、追求城市文化创造的崇高理想。其发展定位是:以八景台城市之源等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章江为纽带,将“三江”地带规划建设为集聚未来城市活力的柔性截面,并通过各种城市生活型功能的导入,带动整个赣州现代都市的全面复兴。赣州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山水城市,必须青山常在,绿水常清,城中有山,城中有水,山水交融。从区域的角度维护整体山水格局和大地风貌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区域自然山林为生态基质、以自然河道为生态廊道,并将城市对外交通走廊、基础设施廊道及防护林带、风景林地、森林公园等点、线、块状生态绿地串联起来形成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同时,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增绿扩绿,从而维护与构建赣州“山水城”高度复合的自然山水空间格局。

  萧一华:宜春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行业齐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卫生清洁。已经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正在接受争创国家卫生城和优秀旅游城市评比验收。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宜春中心城区打造成“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提出了“13579”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工程。“1”是创建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拟通过3年时间实现“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目标;“3”是新建30个街头小游园;“5”是新建五条景观城市大道;“7”是新建7个城市公园;“9”是新建9个城市文化广场。在“十一五”期间,宜春已设定市中心城区要达到50万人口的目标,规划了26万平方公里的新城区。

  真抓实干,充分发掘绿色山水生态资源优势

  聚集三: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当生态城市建设定位、规划定格后,制定出可行的战略举措,真抓实干至关紧要。

  廖其志:一个达标的“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必须是由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完善的城市功能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上饶地处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集山区、湖区、平原等地貌于一身,是中国奇异风光、珍稀旅游资源密集的典型区域。今年3月,上饶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一个和谐、自然、适宜人居的新上饶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上饶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强化生态建设,让森林包围城市,让市民走进森林。每年3月1日,已定为“全市全民义务植树日”,近几年,全市每年植树造林均逾50万亩。二是整合文化资源,努力彰显城市魅力。上饶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红色资源与“稻作文化”、“造纸文化”、“戏剧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深入挖掘以红色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为核心的区域传统文化。三是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打造宜居城市。近几年来政府累计完成城建投入175亿元,大力推进集“产业集聚中心、人口居住中心、市场集散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旅游休闲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为一体的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城市。

  刘宗华:四大工程构建和谐的滨水生态城市,吉安将重点推进“四大工程”——绿化工程,确保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7平方米;碧水工程,确保赣江水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蓝天工程,确保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安居工程,努力创建一个优美、舒适、有序的生态宜居环境,把吉安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以蓝色水网、绿色水岸为基础,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的滨水生态城市。

  陈日武:抚州围绕“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名城”的战略目标,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正在着力打好“环保、人文、景观”三张牌:在环保上,着力实施了“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安静工程”,将水源保护区内的6个排污口改至保护区外;以全国“城考”为契机,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检测,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在人文方面,将城市建设与历史名人融于一体,目前正在抓紧抚州文化园的建设,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和汤显祖大剧院三大部分,总投资约3亿元。在景观方面,主抓水体景观建设、特色景观建设、街区景观建设,做足、做活水的文章,使城区形成“一河清水、两岸绿色”的生态景观。

  熊桂金:这些年,青山湖区坚持打好“四张牌”:一是园区发展的“生态牌”,工业园区既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阵地。在抓好一批生态型项目落户的同时,我们强化了园区的生态特征。二是产业发展的“绿色牌”,在积极推进“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科教兴区”的战略进程中,我们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突出打好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绿色牌”。三是城市建设的“园林牌”,作为都市新区,青山湖区地域相对广阔,生态资源良好,具有打造绿色城区的潜力和后发优势。全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284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18平方米。四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牌”,生态宜居城市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胡小洪(书面发言):青山湖区域生态环境优越,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好五件事:一是科学制订城市规划。我区面向海外公开招标城东控制性详规,并相应制定了分级规划。城东规划遵循突出区域特色、突出环境保护、突出规划权威“三大原则”,避免了无序开发现象的发生。二是注重保护人文特色,凝聚历史之韵、文化之根、生态之灵,打造了全省唯一的城市规划范围内的生态型工业园区。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四是着力丰富城市功能,为进一步发展城东商贸服务业,我区将着力构建“一核两区三带”的商业发展格局,促进城东繁荣。五是持续加强城市管理,坚持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和全国文明城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绿韵红脉江西生态强省之路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王如松

  江西地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独立完整的生态单元,有红色革命传统底蕴。

  江西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有69.1%的河流保持一类水质,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位居全国第二;湿地占国土面积21.87%,11个设区市有9座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示范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7.3%,每百户拥有沼气池的比例列全国前三位……但我们同样应该深刻认识江西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山丘红壤地带多,产业基础薄弱。2005年有专家做了一个全国人口承载力统计,统计显示,中部人口承载力难度加大,其中就包括江西。

  要想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就要更新观念、创新产业、生态补偿、体制革新。通过运作山江湖生态资本,自生自强;使绿韵红脉,反馈循环,再生再荣,从而融入粤港、服务东南、共生共赢,为东部提供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怎样才能把江西的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更好地挖掘出来,使得文化和经济循环再生再荣?这需要我们面向循环经济做好九大产业转型:从产品经济走向服务经济,从链式经济走向循环经济,从竞争经济走向共生经济,从厂区经济走向园区经济,从部门经济走向网络经济,从自然经济走向知识经济,从刚性生产走向柔性生产,从减员增效走向增员增效,从务工谋生走向生态乐生。

  生态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哲学、科学和美学;生态城市是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学原则运行的走向健康、文明、高效、和谐的市域环境;生态城市管理则是滚动式、进化式的观念更新、关系辨识、情景分析和生态整合过程,需要更新观念,革新体制和创新技术。我们的生态省、生态县,需要遵循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绿韵和红脉有机结合,将理(道理、事理、情理)、制(体制、机制、法制)、脉(水脉、山脉、文脉)、气(天气、地气、人气)和谐一体,从而使生态社会生生不息。

  主办:江西日报江西省生态学会南昌市青山湖区委、区政府 总监:陶国芳 副总监:邓志刚 王勇 编审:周友珍 策划·执行:黄正朝 曾广南 录音整理:陈化先 熊凤玲 版式设计:邓志刚 摄影:宗欢

上一页  [1] [2]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