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白晓威
一家有战略眼光的公司往往能够将自己与社会中出现的重大事件或公众关注焦点相联系。有专家指出,与市场营销一样,公司的慈善事业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在于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IT企业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创新、不拘一格、结合自身发展等都是IT行业捐赠的特点。
但更多的财富正在为慈善事业创造大量新的机会。最近一个关于慈善事业的报告、曾编写慈善事业报告《面向未来》的作者凯瑟琳·富尔顿说:“高科技产业领袖逐渐进入慈善主流,这是慈善事业发展中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如果新的亿万富翁中5%至10%的人是富于想象力的,那么他们将在今后20年内改变慈善事业的面貌。”
劳拉·阿瑞里格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战略性慈善基金会的教授,像硅谷的许多人一样,她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在人们只有二十几岁或三十岁时就将自己创造的财富进行转移。”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IT企业独特的、比以往更快的聚集财富的新经济体制。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一个公司在发展30年以上才将聚敛的财富回馈社会,而这种新经济体制将公司回馈社会的时间缩短到仅仅5年。
聚财快散财亦快
在微软公司、戴尔公司等高技术产业领袖的影响下,新一代高技术产业骄子已继承了同样的道德标准。电子湾拍卖网站的创办人皮埃尔·奥米耶和第一任CEO夫杰·斯克尔,每人都捐献了数十亿美元,并且倡导网站大力进行慈善捐赠。谷歌的创立者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公司公开上市时宣布,将自己股票升值价值的1%和增额利润的1%捐赠出来,目前这笔钱价值大约20亿美元。
他们不仅是当今聚财最快的公司,同时也是散财最快的公司,因为当这些公司还在褓襁之中时就受到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的影响,已深深影响着IT行业。
美国基金会中心曾有一项针对慈善组织捐赠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从1999年至2004年,加州的慈善基金会从4208家发展至6242家,增加了近50%,超过了全国基金会增长数量的35%。其中,圣克拉拉县是该州增长最快的地方,增长率为148%,共成立了292家基金会,其中大部分基金会全是由IT公司捐赠。
商业领袖的意愿决定捐赠方向
企业领袖的捐赠意愿往往影响其公司的捐赠方向。詹尼弗·金是美国硅谷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在短短十年内,为公司和自己积累到数亿资金。她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捐赠是在湾区的旧木瓦房里,看到一些少年在里面嬉戏,他们没有正常的学习生活、只有单调的玩耍,此外场所还是危房。詹尼弗说:“孩子们在这个旧木瓦房子里学习怎么生活,他们的生命和未来都是危险的。”
从此以后,詹尼弗就积极捐赠各种让儿童融入社区的公益项目,不仅如此,她还在公司内部积极倡导这种公益项目,引导公司大力捐赠社区教育事业。
还有一向关注环保事业的戴尔电脑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也将自己的环保意识深深地植入了公司。2007年1月17日,迈克尔·戴尔发起“为我种一棵树”计划,表示消费者每购买一台戴尔笔记本电脑,戴尔公司将捐出2美元;每购买一台戴尔台式机,戴尔公司将捐出6美元。戴尔公司捐赠的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在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植树。
戴尔曾在《旧金山纪事报》一篇文章中表示:“企业和消费者很快就认识到互联网、电子邮件和高速宽带可以帮助他们削减成本和节省时间。但是,在不断增强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它们所创建的整个科技生命周期。”
绿色和平组织官员马丁-霍西克表示,科技和电子行业已经认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行动。戴尔新推出的“为我种一棵树”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按照戴尔一年销售约3800万台PC计算,这一计划可以为植树筹集近一亿美元资金。
捐赠多从产品与设备开始
“很多善款丑闻发生在工资和额外津贴上,但真正的丑闻是有很多钱用在了没有影响的活动上,大量的钱浪费在了效率低下的慈善事业上。”哈佛商学院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
波特认为,慈善事业可以通过向全世界的产业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与进步。这个观点被新一代慈善家认可,这个观点尤其在IT行业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今后20年中,将有很多机会使慈善事业更有效率。
许多IT企业意识到传统的慈善事业效率不高,他们想应用自己熟悉的、世界上赢利商业最好的商业原理在慈善事业中引起一场生产力变革,这就促使了慈善产业与IT业有效地相结合。很多企业把这种相结合的新方法叫做“市场意识”和“知识基础”,经常是“高度投入”的慈善。
著名的互联网搜索公司Searchboth.com就是通过利用自身技术资源进行慈善捐赠。Searchboth.com在2007年11月推出一项与慈善相关的计划,规定将其所获利润的15%捐给多个慈善团体。
而IBM公司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自1995年以来,向中国高校捐赠了价值超过15亿人民币的计算机设备、软件及服务。与50多所中国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57万人次学生参加了IBM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5.8万人次学生获得IBM全球专业技术认证证书,4000多人次教师参加了IBM组织的不同形式的师资培训。
为了更好的配合服务战略的实施,IBM先后将全球采购总部迁往中国深圳,与雷曼兄弟共同启动了1.8亿美元的“中国投资基金”,并将全球两个SOA解决方案中心之一设在了北京。IBM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为中国带来IBM在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所具备的领先技能,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实现创新,从而更有力地支持中国在服务行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摩托罗拉公司1990年在中国建立了办事处,公司和工厂尚在筹备之中,就赞助了北京第11届亚运会通讯设备和现金。同样,它的捐赠也是从自己的产品开始的。
2007年10月10日,摩托罗拉公司启动第二届“摩托罗拉全球公益日”。在中国有近3000名摩托罗拉员工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投入了社区服务工作。在全球遍及47个国家,共有超过11000名摩托罗拉员工参与了教学、环境保护及社区服务等活动,以帮助改善社区生活。
摩托罗拉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爱德华·詹德曾表示:“摩托罗拉非常重视社区服务,以知识和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员工的才能、创造力及对回报社会的热诚令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摩托罗拉致力于为客户及消费者提供最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摩托罗拉公司一直鼓励所有摩托罗拉员工积极参与建设他们所在的社区。
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慈善事业必须变得具有商业化。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说,要慈善事业这样一个社会部门走向卓越、变得“更像一种商业”的提法是不恰当的。
由于企业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慈善也越来越难保持其单纯性。国际慈善组织的负责人波拉·勒夫女士表示,慈善事业虽然是该机构的主体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纯粹的。越来越多的投款企业从原来的一条底线(即为社会做了什么)转变为三条底线——你(慈善机构)为公司做了什么?你为投资人做了什么?你为社会做了什么?
战略性捐赠
英国南岸大学的战略管理学教授布鲁斯认为,现在的慈善事业已经具有越来越大的商业价值。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好的慈善活动必须要做好商业策划。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格雷格·迪斯说,慈善并不仅仅是花钱,今天的慈善事业应当定义为——动员和配置私人资源,包括金钱、时间、社会资本和专门技术,以改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全球的IT精英们正在寻求改造世界,他们的办法是将大量金钱和新的思想、商业技巧、营销智慧、公民动员和有益的政治联系起来。
刚跨入2008年,搜索巨头谷歌(Google)就不闲着,于1月17日在美国捐赠2500万美元开展公益项目。项目涉及到各个行业,包括环保、卫生保健、改善公众服务和支持小企业方面出资等。
据悉,谷歌将其中的1000万美元用于公益投资,支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e-Solar公司,用于开发太阳能,发展清洁能源。其他善款将用于卫生保健、环境保护、改善公众服务。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推广即插式混合动力汽车,这种汽车可以用普通的家用插座充电。
很多人认为,这2500万美元善款的“商业味道”太浓,但是谷歌认为这是自己公司独特的理念。
据美国基金会中心公布,谷歌当前的慈善分支Google.org的资产价值近20亿美元,超过美国任何一家其它公司内部基金。
这家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景山城的互联网公司正将其公司和基金资源调整到慈善事业周边,该公司希望能在慈善事业上作出更大贡献。慈善事业专家认为Google将成为最大的把盈利和非盈利模式结于一体的慈善捐赠方。其他大型慈善捐赠方包括eBay Inc创始人Pierre Omidyar创立的Omidyar Network.Omidyar Network投资于商业,同时向非盈利组织捐助救济金。
Google表示其并不寻求在慈善事业中获得收益,但Google.org是其一个盈利性分公司而非一个非盈利分支,其有投资并运营商业和发行部分其他公司基金不会发行的救济金的自由。
Google17日宣布的3,000万美元投资中有1,000万美元直接用于投资研究太阳能利用率的eSolar Inc.Google.org也希望在非洲等地进行直接投资来刺激增加就业。
电子垃圾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在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惠普对其出售的产品提供全球性回收服务。
惠普目前正实施一种以环保方式回收任何厂商的IT硬件产品的便利方式。为此,惠普已经与全球领先的回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作为惠普环保承诺的一部分,惠普提出了务必要对惠普(HP)处理的电子垃圾肩负起责任的要求。
10多年以前,惠普(HP)就开创了以免费便利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激光打印耗材回收服务的先河。如今,回收计划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喷墨打印机耗材,客户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到这种便利的服务。通过该计划,数千万激光打印机硒鼓和喷墨打印墨盒被回收,上千吨材料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