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垃圾“用”好也生财
Eedu.org.cn 作者:鄂平玲    资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5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从我做起,为迎接绿色奥运保护环境出一份力”的研讨会上,一位来自德国的工程博士马题尔斯·松塔格(昵称马松)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会后,记者就有关环保垃圾处理方面的话题与他进行了交流。

  记者:在德国您常参加有关环保的活动吗?您从事过哪些方面的环保工作?

  马松:是的,德国经常有不同主题的环保活动,我也参加过许多有关环保的活动。来中国之前,我长期从事与环保有关的工作,特别是在垃圾的回收和分别处理系统方面。

  我在家乡的城市就任过副市长。后来,在地方政府负责过一些重要的环保项目,在那段期间当地的垃圾比以往降低了60%至70%,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目前,我在北京工作的时间约9个月。准备把北京九次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中国国家专利的食物垃圾处理器介绍到德国。同时,我也很乐意将德国的一些成功经验提供给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

  记者:您家乡的政府在处理垃圾方面有何经验?人们是怎样处理日常垃圾的?

  马松:首先“处理垃圾”这个观念不太正确,正确的观念应该是我们怎样利用垃圾。

  我们采用了回收再利用垃圾的做法,就是说必须用特殊的方法再回收垃圾。此前,我们做过很多不同的实验,最重要的是找到了怎样分别处理不同垃圾的方法。

  我的家乡是严格采用垃圾分类的,将垃圾分为生物类、纸类、玻璃类、塑料类及其他类。如果人们不遵守此规定,将被政府有关部门罚款。垃圾分类对回收非常重要,因为回收的大部分垃圾可以再变成塑料袋或瓶子等等。

  我家乡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为此应负的责任,大家都很关心垃圾分类这件事。如果有人看见别人放错了垃圾,就会告诉他应该放到正确的垃圾筒里,这种行为在我们那里已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互相影响,直到每个人都这样去做了。

  记者:您在北京已工作生活几个月了, 您眼中的北京环境怎样?

  马松:现在我的主要工作在北京,也生活在北京,有机会亲眼观察北京的环境。我看到了不少的垃圾、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坏死的树。我认为,这些问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大量的财力来解决。当然,政府也在努力改善。我也非常愿意协助中国有关部门寻找到适合中国的保护环境的办法。

  在我眼里,北京是个很美的城市,有很多古老的文化和遗迹。但是我们千万别忘记——如果没有很好的环境基础,故宫、颐和园这样的历史古迹会不断地受到空气污染和酸雨的侵蚀和破坏,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记者:明年北京就将迎来奥运会了,我们正为绿色奥运做出努力。为了减少城市垃圾,您认为生活在北京的人应该怎样出一份力?

  马松:这个答案很简单,一个词——责任心。坦率地说:我认为生活在北京的不少人太自私了。在对待垃圾分类问题上,没有人在乎别人是怎样做的,尤其是对不直接涉及到自己利益的事更不在乎,所以在对待环境问题上人们的态度是这样漠然。比如,我每次出门都能看见楼下垃圾筒外有垃圾,即使垃圾筒内没装满,也总有人随手把垃圾扔在垃圾筒外边。也许这些人认为:这跟我没关系,反正有人会打扫的。

  事实上,确实会有专人打扫垃圾,但是随手把垃圾扔在垃圾筒外的做法就对吗?我不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喜欢这样污染环境,我敢说在家里如果有人这样做,他的家人肯定会恼火。但是为什么人们不这样对待家庭之外的环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在人们头脑中引起高度重视,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对今天所负有的责任。当然,更需要用法律法规去管理,帮助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

  记者:作为跨国界的环保爱好者,你如何理解同一个地球里的环境?

  马松: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事情,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一起努力才行,因为我们大家拥有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作为地球里生存的一分子,大家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凡是有过经验和教训的国家和个人,都有义务让更多的人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同时与他人分享保护环境的经验。

  爱护环境是无国界的,如果需要,我愿意尽力而为地提供帮助,特别是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我希望今后生活在中国,也希望我生活的环境非常优美清洁。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