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2月22日电(记者姜微、张代蕾)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太阳能发电由于成本高、价格贵,一直难以大规模推广。总部位于上海的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在此间宣布,将在两年内打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高昂的发展瓶颈,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推广普及。这意味着我国太阳能利用有望实现商业化、平民化。
太阳能利用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等方式。我国三分之二国土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光伏产业发展也相当迅速,但由于发电成本和电价居高不下,太阳能利用在我国尚不能大范围普及,大量太阳能产品只能依赖出口。
为打破这一困局,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了世界领先的25兆非晶硅太阳能薄膜光伏电池生产线。公司董事长沙晓林表示,与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多晶硅电池技术相比,非晶硅电池技术具有原料供应充足、投资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多方面优势。更主要的是,其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明显高于多晶硅电池,且仍有不断提升的空间,能大幅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进而降低太阳能电池上网电价。
权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为每千瓦时4元,到2010年可望降至每千瓦时3元,到2020年可降至每千瓦时1元,到2030年才能与常规的火电电价竞争。而强生光电引进国际最新技术开发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通过不同的技术路径,能将太阳能电价从目前的每千瓦时4元降至每千瓦时1元,从而使上网电价在两年内达到欧美、日本的商用水平。这无疑将大大提速太阳能发电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提高经济和环保效应。
据了解,这条光伏电池生产线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将于明年1月投入批量生产。沙晓林表示,公司还计划今后3年内,在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建立一批1兆瓦至5兆瓦的大型光伏电站,推动太阳能产品突破发展瓶颈,尽快从“贵族化”走向“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