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辽阔的苍穹之下,锡林郭勒草原碧波荡漾、绿草如茵。由京能集团、京能电力着力打造,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林发电”)建设运营的国内首个清洁能源、生态建设、绿色农业“三位一体”的清洁高效生态煤电综合产业国优金奖示范项目——京能五间房项目坐落其上,以煤电清洁创新循环发展之力开拓了能源生态综合产业建设与草原保护修复治理的新路子,勾勒出一幅能源创新建设与草原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美丽和谐画卷。
敢为人先,打造能源创新发展新模式
京能五间房项目首次研发应用以660MW级火电机组烟气提水装置为代表的国产重大装备和系统集成,实现了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项目投产当年即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获得欧盟专利两项、美国发明专利两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科技进步成果奖11项等128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项目不仅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还成为2020年度~2021年度唯一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煤电项目。
京能五间房项目采用“电水联产”零取水技术,年均提水量为150万吨~200万吨,截至12月1日,累计实现发电零取水924天,突破了富煤贫水地区绿色发展的瓶颈,并在同类机组中快速推广应用,同时依托余水,推进灰渣资源化利用,为废弃矿坑土壤修复添绿增汇。
通过创新技术应用,光火耦合,实现了项目建设之初确立的超低能耗、超低排放、高可靠性、高盈利能力的“双低双高”技术经济目标,锅炉热效率、汽机热耗、厂用电率各项技术指标远优于设计保证值,供电煤耗低至284.59g/kW·h,各项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限值,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NOx<8mg/Nm3、SO2<5mg/Nm3、烟尘<1mg/Nm3,初步建成电水联产、火光耦合综合能源岛项目,达到同类机组“国际领先”水平。经检测,三氧化硫仅为0.08mg/Nm3,已达到“近零”水平。
变废为宝,开辟能源绿色发展新路径
锡林发电积极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坚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项目科技创新成果集成优势,深耕灰渣、烟气提水、循环废热生态利用可研,形成清洁发电、烟气提水、余热利用、灰渣资源化利用的立体农牧种养与草原生态治理循环产业链,打造了绿色能源自循环和工业与农业互补外循环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业态。
锡林发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厂区采用阶梯式布置,减少土方工程量,做到挖填平衡。针对当地土壤贫瘠的特征,同步收集施工区域表层草皮土逾300亩,作为工程建设中后期厂区和施工临建区植被恢复用土;利用灰渣掺配草皮土,依托“电水联产”产水余水灌溉,对厂区非建筑用地和厂前盐碱退化草场复耕复绿;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多年生植物,厂区绿化率达47%,局部草原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与修复;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电水联产”产水和循环废热进行现代农业全天候种养试验,有机蔬菜产量可观。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和牧区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区域内原生态草场沙化严重。其中,西乌珠穆沁旗当地的历史名山——浩鲁布勒吉山(也称“双山”)破坏程度相当严重,项目积极推动灰渣改良土壤生态利用。项目投产3年来,锡林发电累计投资逾3800万元完成“双山”200多亩残缺山体修复,恢复后山体植被生长良好,应恢复牧民放牧的同时,实现了减碳增绿,每年可为牧民家庭增收10万元。
在“双山”生态修复成功经验基础上,锡林发电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利用灰渣掺配“禾神元”功能性多效微生物菌肥(剂),对道鲁陶勒干山(“东山”)近300亩残缺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
京能五间房项目从微观实践层面探索实施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与能源企业综合生态建设产业延伸,通过合理优化能源企业与草原生态、绿色农业循环互补发展布局,统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着力推动了煤电“无废”建设的提档升级。
锡林发电坚持牢牢扭住创新循环产业发力,围绕综合能源与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积极作为,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推动新时代煤电综合能源创新转型发展蓄积了源源不断的力量,为生态环境“减负”“增绿”,为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赋能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