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绿水长流 青山见证
Eedu.org.cn 作者:余育民等    资讯来源:九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1
 

    近处,溪水潆洄,绿草青竹透亮滴翠;远处,云雾缭绕,浓绿包裹的群山妩媚竞姿……
    去年4月20日,当温家宝总理拉着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村支部书记余锦冰的手问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村里有哪些新变化?余锦兵回答说,最大的变化是“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温总理听后高兴地说,这话说得好呀!关键是“人定心”,“人定心”才能真正爱林护林、发展林业。
    弹指一挥间,转眼一年过去,在经受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之后,记者再次深入武宁林区,探寻武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深深感受到在苍茫的林海之间,有一股强大的发展林业的春潮在涌流。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为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定了基调
    2007年4月20日下午5点20分。
    在村口的空地上,村民们把温总理围在中间。总理坐在一个长条木凳上,与村支书余锦冰聊起天来。几十米开外,是三十多株几百年的红豆杉树,似乎也在倾听总理与村民们的谈话。小小的山村里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村里有哪些变化?”总理拉着村支书余锦冰的手问道。
    “村集体的收入增加了,家家户户的日子越过越好。”余锦冰回答。
    温家宝:“听说这里人均不到一亩地?”
    余锦冰:“人均7分耕地、70亩山林。”
    温家宝:“好记啊!”
    余锦冰:“老百姓明晰了产权,用我们山里人的话说,就是——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温家宝:“这三句话的核心在人定心。人定心了,他就知道爱护林子、发展林子。”温总理欣然指出,林权制度改革如同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将给山区林区带来深刻的变化。
    ……
    今年4月18日上午,记者在总理到过的长水村采访,又看到保护林业的另一种可喜前景:七里坑村的张友斌林改后分到的林地有千亩之多。他投入到山上的钱有10余万,光修建上山的路便花了4万多,还有种树、间伐、灭虫、防火等方面也花了不少钱。面对一场罕见的冰灾,他请科技专家上山指导,虽然也花了一些钱,但他乐意投。该村的卢成生、张绪明等村民还发出倡议,封山搞生态旅游。
    村支书余锦冰告诉记者,2007年长水村人均收入达到4700元,高于全镇人均收入300多元。全村1920人拥有手机610部,平均3人就有一部手机。全村安装固定电话380部,有摩托车110辆,家庭小汽车20多辆。林农富裕了,林农住房条件亦得到显著改善。林改后,全村林农建造新房60幢,还有35户在罗坪镇盖了新房或在县城买了商品房。
    林农乐了,幸福日子比蜜甜。
    山上“绿色银行”,山下和谐家园是“山水武宁”的真实写照
    温家宝总理在武宁视察时欣然题写的“山水武宁”四个大字,饱含着温总理对武宁乃至九江今后发展的殷切期望和对老区人民的巨大关怀;“山水武宁”,记录着武宁乃至九江依托绿水青山,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崛起的艰辛历程;“山水武宁”,诠释着武宁乃至九江对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不懈追求。走进“山水武宁”,我们深深感受到,保护,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生存的空间。保护,不仅是保护生产力的潜能,而且是优化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环境保护好了,往往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活安全、人民幸福,从而提高该地区的吸引力,增强发展后劲和实力。
    为了了解林权改革给武宁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翻山越岭来到长水村。吃了“定心丸”的林农,不仅开始对自家林地的发展仔细筹划,从长计议,而且开始对本组本村的林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财力与智力的双重支持。长水三组村民卢位勇就是其中的带头人之一。为减少毛竹下山的运输成本,卢位勇开始联合本组9家村民共同出资修路。到目前为止,长水三组31户人家共同投入40多万元,共计修路10多条、20多公里,已把路修到了家家户户的山场。卢位勇告诉记者,以前请人搬运一根毛竹下山,劳力成本就得2至3元,现在用车运输只需花费0.5元;而这些林农自己修建的4米多宽的林区道路,同时还起到了防火隔离带的重要作用。
    山林活起来了,山林和资本、资产、股权、抵押、货币、利润、财富……连在了一起。“林权政策暖人心,产权明晰众人称。回忆前情太可悲,山林乱伐有谁知。感党天恩林改革,林农自主乐滋滋。落实林改事万佳,森林茂密保风沙。”这是新宁镇农民赖怀金的一首打油诗,他边念边告诉我们:林改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先前卖一方木材除去各项费用,到手上的只有30∽40元,但为了糊口,老百姓不得不拼命砍树,山林遭到极大破坏,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如今不一样了,林农爱护林子就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去冬虽遭受了冰雪灾害,老百姓仍然采取各种方式发展林业,保护山林。
    山上是“绿色银行”,山下是和谐家园。武宁人遵循“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切实做到了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山水、在保护山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武宁在招商引资中坚决实行“三不”政策,即不招高污染项目、不招高危项目、不招黄赌毒项目,大力发展药用胶囊、服装等绿色环保产业。武宁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凡是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凡是环保系数不达标的单位,都要停业整顿甚至关停。近两年来,武宁先后关闭掠夺资源、破坏生态的小煤窑、采石场等195家,关闭加工木竹制品的企业34户。
    “农民富,国家安”为广大林农更加美好的未来锦上添花
    通过林改,武宁林区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实的变化正在为林农更加美好的未来蓄积力量,一个更加富有、美丽的新武宁正在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武宁县委书记董金寿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在推进林改中,我们不管困难有多大,林改都要一抓到底,要使‘林改的要求让林农听到、林改的政策让林农读到、林改的力度让林农感到、林改的前景让林农看到’”。如今许许多多的林农精心护山育林,大面积发展林果业……统计显示,目前,林权分户持证率97%,户均持证1.2本,山林纠纷调处率达99.4%,群众满意率98%。全县林农增收5000多万元。
    山林更绿了,一样的主人,不一样的风景。长水村村支书余锦冰说,山成了自己的山,树成为自己的树。现在,竹山比较多的小组已经基本不砍伐木材了,多取竹少伐木已成为长水村普遍的共识。这同原来的“有指标争着砍,没指标偷着砍”简直是天壤之别。和许多集体林区一样,林改前长水村的山林都是“集体的”。农民心无所属,管砍不管种。县里、镇里组织造林,大家就应付,生怕树苗多分了。干部在现场,就磨洋工;干部一离开,就把树苗藏起来。山林着了火,常常是“干部救火,群众观火”。1998年,长水村一次森林火灾,村民们硬是看着山火烧了几天几夜。
    林改后,山林从“集体的”变成了“自己的”。农民吃了定心丸,对林业也舍得投入了,对山林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林站下发的树苗变得抢手,只要有空地,村民们都要把它栽上树木。第3村小组的31户农民还共同投入40多万元,修了20多公里林区公路,家家户户把路修到了自己的山场,不但降低了运输成本,还起到了防火隔离带的作用。如今,只要看到山上冒烟,农民在十多分钟内就会骑摩托车赶到。今年清明节期间,农民们纷纷自发带水上山,以防失火毁林。
    从2005年到2007年,长水村先后有100多户农民自发上山造林,造林数量超过前20年的总和。长水村村民目前正准备启动一批生态旅游项目。余锦冰支书说:“以前我们长水村是靠卖木材吃饭,现在转变为靠卖清新空气、优美环境吃饭,我们发展森林旅游、农家乐,既不破坏树木,又能长远获利。”
    绿水长流,青山见证。温家宝总理在武宁视察时指出的“农民富,国家安”是多么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正欣喜地看到,林改给武宁当地农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水武宁”绽放出诱人的魅力。(九江日报 余育民  郑 浪  张 雷 汪东平)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没有了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