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广场内有的饭店,我们去了10次才拿到普查数据。有的普查员要塞两包香烟,对方才会配合。”居其明,浦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谈到这项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的建国以来首次国情调查,他多次用“艰难”和“探索”来形容。
今年3月27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保部。几乎与此同时,建国以来首次涵盖生活、工业、农业等全方位的污染源普查也全面铺开。由于国民大都对这次普查缺乏认识,普查表上企业的投入产出、生产工艺等内容被认为是“商业机密”而拒绝透露。
从零开始
“浦东新区比其他区开始得稍晚,但目前已经完全赶上了进度。”居其明一边忙着给记者找相关资料,一边介绍着。这个占地57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的大区,去年底在接到上级下达的普查令时,曾一时找不到方向。
“相比卢湾、静安那些中心城区,浦东的情况要复杂得多。除了商业和居民区,金桥和张江园区集中了大量企业,浦东还有大量农业乡镇地区。”这次污染源普查第一次提出要涵盖生活源、工业源和农业源。按照居其明的说法,理发店、洗头洗脚店、甚至拉面馆都不能放过,无论有没有工商登记,一律在清查范围内。“摸清家底”被作为此次普查的目标。
但是以乡镇为单位,还是划块进行?怎么着手?主要由浦东环保局出面组成的普查办公室,不要说第一次从事污染源普查,哪怕过去人口普查也没经历过。可谓一切从零开始。多次开会最终敲定:将整个浦东新区划为6个功能区,浦东环保局局长吴福康、副局长吴震和处长张沛军各包干两个“功能区”。由各镇街道招聘普查员,要求高中以上学历。849名普查员在经过培训后发证上岗。
遇“钉子户”要反复上门
尽管普查方案中仍然按照统计法规定,要求拒报、瞒报、虚报、迟报的单位承担法律责任,还设定了明确的行政处罚方案,但是,居其明告诉记者:“至今没有用过。我们的目的还是把工作做好,把数据统计准确,而不是制造地方矛盾。”
“正大广场和金茂54层以上可算得上是个‘钉子户’,”居其明说。正大广场内饭店云集,一些饭店今天去老板不在,明天去老板还是不在,普查员要靠买两包烟送入,才能见到老板。
一家正大广场的高级美容美发店,普查员上门十次才完成了表格。“不太配合”,普查员马杰告诉记者,店员总是推说表格要交到总部去填写,而每次去拿表格,答复常常是老板和负责人出差了,没法盖公章。有一次,马杰甚至被告知,普查表被弄丢了,需要再拿一份。
记者向这家店了解情况,当时接待普查员的一名负责人给出的是和给马杰同样的解释。然而,如此多次数的“意外”,最终这名负责人也无法自圆其说,却不肯说出真正的原因。
对于“钉子户”,普查员通常的做法就是反复上门,最终通过“感动”对方,或者寻找“关系”得到普查对象的配合。
“温和”的环保局遇到过的委屈还不止如此。居其明说,曾有普查员被送进派出所的事发生。当时,两名普查员到一家饭店数位子。按规定,饭店以30个座位为界,以上者要普查填表,以下则只是作为清查计数。坐在一旁的老板见状来和普查员争执,“你们是什么来路?要搞什么花头?”后来有顾客不顾普查员掏出的统一证件,愣是打了110。最后在派出所里,普查员打电话给隔壁的街道,街道出面才解围。
被普查单位顾虑实可打消
居其明说,一些制造类企业知道自己的排放属于违规,拒绝普查,他们的担心很简单,普查结果是否会成为处罚依据。还有一些公司认为,普查表涉及“商业秘密”,不愿填写。原来,企业被要求填写生产规模、工业总产值、产品种类和相应产量、主辅料的名称和用量,还有消耗能源的种类和数量等内容。为了确定排污系数,一些企业还被要求交出工艺流程表。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框定了一家企业的核心生产形态。
对此,普查员上门时都要再三强调说服: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也不与其完成“十一五”污染总量削减计划挂钩。
普查方案中也有明确规定。普查员被要求遵守保密义务,普查资料也被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普查目的。普查方案中规定,一旦发生普查人员泄密行为,其上级主管人员将依法予以处分,对普查对象造成损害的,也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中国经营报 作者: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