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乔治•夏勒博士呼吁:保护藏羚羊也要“与时俱进”
Eedu.org.cn 作者:陈仁杰 房…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4
      历时两个月穿越西藏大羌塘,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组织的考察队发现,“藏羚羊数目有所回升”、“公路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比铁路大”,“藏民对环境的影响方式正在改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的乔治·夏勒博士呼吁——

  6月22日,中科院动物所的报告厅内,一位从事了50年野生动物研究保护工作的74岁高龄老人有点兴奋。他指着一张照片说:“在穿越活动中,我们大概看到9000头藏羚羊,2000头藏野驴和1000头野牦牛。其中藏羚羊的数目有了很大的回增,这说明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

  他就是乔治·夏勒博士,世界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学家,最早揭示藏羚羊大量被盗真相的人;也是他的建议让70万平方公里“羌塘国家级保护区”得以建立。

  但是,羌塘同青海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一样,平均海拔高达5000米,区域内的冬季野生动物分布从来未被考察过。尽管从1984年夏勒博士就在藏区工作,但他承认:“无论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还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仍然不了解这个地区到底有多少野生动物。”

  去年10月25日到12月18日,夏勒博士及其队员从拉萨出发,沿西藏西部向东行至青藏铁路,在零下30摄氏度严寒的冬季历时近两个月,走完了1700公里的考察全程。

  组织者说:“此次穿越大羌塘的目的是获取野生动物的信息,并了解当地牧民的生活状况,以搜集素材,来研究野生动物、牧民、草场和社区如何达到和谐共处。这次穿越开创了1896年以来人类在冬季穿越该区域的先例。”

  考察队发现,在新疆西藏的交界处,羌塘北部1500公里的旅程中竟然没有遇见一个人,而且当人近距离拍摄野狼的时候,它们显得很从容不惊慌,这些现象让夏勒感到非常奇异。

  但相比之下,夏勒博士最关心的仍然是藏羚羊。他们在当地抓捕了几只刚出生的藏羚羊,检查它们的性别、给它们戴上项圈、追踪它们到了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雌性藏羚羊在每年6月份迁徙到很远的地方产仔,这些雌性到达分娩的地方用尽所有的力量产完仔后马上就回去;而雄性藏羚羊却留在原地,等着产完仔的雌羊回归。关于为什么雄性不迁徙,夏勒博士坦言:“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

  夏勒博士很担忧,因为藏羚羊迁徙的路线很长,如果遇到人类的干扰,它们可能就会放弃产仔,“我们要保护藏羚羊就必须同时保护好它们的迁徙路线,这样,就需要多行政区合作。”据了解,WCS已经提供了一些资金让当地人来保护这条路线。

  “人类干扰”包括几个方面,其中,偷猎问题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另外两个方面的影响也不应忽视———此次穿越考察发现:相比铁路而言,公路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更大的影响;20多年来,藏民的生活和文化习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藏民有了永久性的房子,不会再走太远,这对生态也就有了新的影响。

  基于这些,夏勒博士认为,对藏羚羊和其它野生动物的保护也要有相应的改变。[实习生 陈仁杰 本报记者 房琳琳]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