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归国大熊猫突发肠梗阻 成都基地成功救治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0
 

  1月8日,7岁的雄性大熊猫“雄浜”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兽舍里伸懒腰。当日,记者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在日本出生的归国大熊猫“雄浜”在基地突发严重肠梗阻,经及时救治,已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正逐步恢复健康。新华社记者 王秀琼 摄

  1月8日,7岁的雄性大熊猫“雄浜”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兽舍里吃竹子。新华社记者 王秀琼 摄

  记者8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在日本出生的归国大熊猫“雄浜”5日在基地突发严重肠梗阻,经及时救治,已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正逐步恢复健康。

  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总工程师李光汉介绍,5日8时,7岁的雄性大熊猫“雄浜”突然排便不顺,它一直使着劲儿,却排泄不出任何东西,显得情绪烦躁。

  李光汉说,对平时一天排便近20公斤的大熊猫来说,这种情况十分危险。经初步观察,基地专家认为“雄浜”可能患了肠梗阻,也可能是更危险的肠套叠或肠扭转。此前,基地大熊猫患上这几种肠道疾病的死亡率高达50%。

  李光汉说:“我们都很紧张,担心大熊猫会有生命危险。”

  他说,5日上午,专家在基地对“雄浜”进行麻醉、灌肠和B超检查,采取措施为它减轻病痛。随后,“雄浜”被送往当地医院,经过检查,专家确诊“雄浜”患的是肠梗阻,排除了实施手术的必要,决定采取保守治疗并进一步观察。

  幸运的是,“雄浜”被送回基地慢慢苏醒后,在还没有用泻药的情况下,于晚上排出了当天的第一块粪便,慢慢恢复排便,至次日9时共排出了9.58公斤粪便。

  李光汉告诉记者,为使“雄浜”尽快康复,基地为它准备了香蕉、蜂蜜水、肠清茶、少量的窝窝头等帮助消化。在饲养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雄浜”目前已开始吃少量的竹子,精神状况也逐渐恢复正常。

  “‘雄浜’能这么快恢复,是个小小的奇迹”,他说,“以前大熊猫患肠梗阻都要天天灌中药,折腾四五天才能好,严重的还活不成。”他认为,发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方案是“雄浜”成功获救的关键。

  据李光汉介绍,大熊猫的主食是竹子,一天要进食约20公斤,竹子纤维较粗,咀嚼难,而大熊猫的肠系膜又很长,肠壁腹膜紧贴,很容易发生肠梗阻、肠套叠和肠扭转,且在野外发生的几率更高,危险更大。人工圈养条件下,需要对大熊猫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及时救治。

  “雄浜”2001年出生于日本,它的父母“永明”和“梅梅”都出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根据合作协议,中国的大熊猫在国外繁殖的后代产权都属于中国,并要在它们性成熟前归还中国,2004年“雄浜”回到基地。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濒危动物之一,被称为“活化石”。目前,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存159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陕西省。截至2007年11月,中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239只。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