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工程蓄水后,数百公里库区变成了优良航道。 本报记者 郑明桥摄
干线航道维护水深大面积提高
据新华社电 (记者田建军 高友清) 交通部长江航道局日前宣布,自5月1日起大面积提高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水深,以进一步释放长江运能,提高长江通过能力,促进长江航运和沿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长江航道局局长唐冠军说,此次提高航道维护水深的长江干线全长1891.2公里,上起重庆,下至安徽芜湖,流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1市,占整个长江干线航道里程的70%,在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介绍,5月1日起,长江干线重庆至芜湖河段航道维护水深提高0.2米—2.5米,其中涪陵至宜昌、城陵矶至白尾、安庆至芜湖共771.6公里河段水深常年整体提高,占全部提高里程的40%;其他河段则根据中洪水期和枯水期的变化,不同程度地提高航道维护水深,最大提幅达1.5米。
长江航运经济技术研究所和武汉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提高长江干线重庆至芜湖河段航道维护水深后,长江航道区间通过能力可提高2853万吨,增加年货运周转量221.6亿吨公里,为水运企业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0.9亿元,拉动沿江地区GDP增长548亿元。
3000吨级船队畅通长江中游
据新华社电 (望作信 黄环)三峡出川船舶日前开始结束大规模应急减载,驻守在宜昌港半年多的12艘减载工程船基本撤离。此举意味着3000吨级出川船队从此可不需减载直接通过长江中游,长江干线将迎来一个运输黄金期。
长江海事局宜昌港区海事处龚年伟处长说,5月1日,长江航道部门正式实施《提高长江干线重庆至芜湖段航道维护尺度方案》后,5月份宜昌至城陵矶长江中游维护水深达到3.8米。同时,三峡船闸5月1日恢复双线运行后,坝下滞留船舶已结束等待,全部进入正常过闸排队状态,可满足3000吨级出川船队过闸后直接通过长江中游需求。
据介绍,2006年9月15日,三峡船闸开始完建施工,单线运行,船舶通过能力下降一半左右。为解决大马力、大吨位出川船舶出闸后安全通过长江中游浅区困难,长江海事、航道、公安及宜昌市航管部门联合成立宜昌应急减载基地,并在宜昌港派驻12艘浮吊减载工程船,为船舶提供电煤转载服务。截至4月30日,宜昌应急减载基地共实施船舶减载4000多艘次,顺利转运电煤400多万吨,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
龚年伟提醒,结束大规模应急减载后,出川重载船舶吃水超过3.8米时,还应在宜昌港自觉申报减载,不得盲目超吃水通过长江中游,防止发生险情。
航道整治首次采用“生态护坡”
据新华社电 (记者田建军) 记者近日在长江中游马家咀航道整治施工现场看到,一段长约300米的“生态护坡”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这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首次采用钢丝网护垫结构铺筑的“生态护坡”。
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罗宏说,近年来,长江航道进入了大规模整治建设期,一些国际上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陆续被应用到工程施工中,钢丝网护垫结构就是一种国际使用广泛的成熟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这种护坡撒上草籽后,可以很快长出草皮,形成一片绿色护坡,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周边的环境,又称“生态护坡”,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