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草根志愿者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9 21:08:4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
缘起:有些人和事会被时间向前奔驰的车轮碾压得转瞬即逝,而有的人和事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脑海中变得愈来愈清晰,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的草根志愿者,他们———属于后者。 付出,获得对自己的认同 辞职后,他报名参加了西部志愿者计划,到湘西凤凰乡下支教两年。每月领着600元的补贴,他却觉得单纯而快乐。直到有一天,他认识了几个贵州志愿者,他们说要筹建一家乡村建设组织,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他马上觉得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来了。在结束了支教工作后,他并没有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样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回到贵州,加入了乡村善治中心工作。 与夏单坤不同,桑德玉已经步出大学校门8个年头,应该是早过了“热血青年”的年龄。但她仍然告诉我,选择到这家民间组织工作是一种“冲动”,而这是她两次从东莞辞职,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执著追求的结果。 1998年,她从重庆大学数学系毕业,在绵阳一家电子厂工作,觉得发展受限的她两年后在南下热潮中去了东莞,做了一名电脑程序设计员。2001年,她在一位同学的介绍下,在BBS上看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由此与作者成了网友。前年,她得知该网友是一位民间志愿者,从事乡村建设工作。她为网友描述的工作而感到怦然心动,表达了愿意加入的想法。在结束了手上的工作后,回到贵州,虽然大家作了努力,成立组织的计划却没能如期成功。桑德玉只有回到东莞,直到去年底乡村善治中心成立,一直与贵州志愿者朋友保持密切联系的她喜出望外,再度辞职正式加入了该中心。 姚志伦是与妻子双双辞去荔波县林业局的工作,先后加入这家民间组织的。今年春节,他回到湄潭县老家过春节,告诉家人他要辞职到贵阳的一家民间组织工作。家人震惊了,父亲接连用了几个“慎重”,请他重新考虑。但为了心中的理想,他还是选择去了贵阳,妻子也在一个月后随他来筑。 采访手记:毕竟,我笔下的几个志愿者只是贵州草根组织中很少的几个人,他们的身后是一个群体,是一股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他们在数九寒天里哈着热气讨论学习农村问题,在盛夏烈日下深入农村进行调研的一幕幕场景,成为一个个动人的影像。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终于理解了他们自诩“草根”的涵义,那是一种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是来自民间又扎根民间的社会建设力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