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境教育教案之一-自然之诗
作者:naturall…  文章来源:济溪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5 18:28:2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教学日期:2006.04.13
估计时间:40min*2
对象年级:全日制九年级
对象人数:11
教学参与者:naturaller@果园、繁星学校9年级全部学生。
教学主题:自然之诗
教学方法:A-基于约瑟夫·柯奈尔“自然教学法”的参与式体验过程:引导——融合——参与——分享
          B-用创造性和艺术性方式建构学生对身边事物的重新认识
过程节点:营造气氛——培养感情——亲身观察——引导与思考——创作——分享与讨论
所需辅助用具:黑板、粉笔、单页纸
场地需求:教室,第一节课为课堂式布局,第二节课改为分享式圆圈布局;室外院落。
教学愿景:A-让学生投入地思考与感受自然
          B-对自然、对文学的重新认识
          C-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阶
          D-为以后的“创造性作品集”做准备
以下为具体流程安排:


第一部分:参与式课堂气氛营造(2min)
1、回暖式开场白。一分钟左右。
2、点名,用每个学生的昵称。一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基于已经上过一次课的因素,此部分可以很快进行,但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和眼神是否投入。
2、不用太过于强调纪律,要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垫。


第二部分:主题引导(20min)
1、引导大家谈论对于自然的认识。10分钟左右。
·鼓励学生放开思路,自由发言
·让学生们以关键词的方式来表达,并把他们所说的关键词写于黑板上
2、复习文学创作基础知识。10分钟左右
·对于诗词的基本认识,鼓励学生们举相关的诗篇并加以背诵,有一些诗体可以由教学实施者给学生做分享
·复习关于词语的知识,讲解诗歌中动、名、连、形容词等的基本运用。
·再次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必拘泥于现有的诗体和词汇的运用。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实现备课的时候需要对诗歌的有关知识做良好的准备
2、要善于发现教学对象中一些对诗歌比较有感觉的学生,并鼓励他(她)们来引导整个教室的气氛
3、要不断地暗示学生们“诗歌创作需要全身心的体验和创造性的思维”。

第三部分:亲身体验&诗歌创作(30min)
1、宣布接下来的行动要求:用十分钟的时间到学校的院子中寻找自然的元素,整个过程中不能够说话,不能回教室,也不能够与他人交流。2分钟左右。
2、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寻找、感受自然。十分钟左右。
3、召回学生,开始进行写作。二十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一定要强调体验过程中的安静,这样才能够激发教学对象用更多的感官来进行体验。
2、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教学实施者需要在一边察看学生们的状态,不要介入他们的观察,也不要与其进行交流。
3、写作前可再次向学生们提醒:诗文创作要结合刚刚的所见所想,鼓励他们尝试多种不同的诗体,放开思维。
4、写作过程中注意控制课堂纪律。

第四部分:分享、讨论与总结(25min)
1、收集大家的作品,进行分享:让每个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朗诵,然后教学实施者进行再次的朗诵,并作简单的评点。10分钟左右。
2、关于诗作的讨论,可以有以下几个讨论点。10十分钟左右:
·诗中提到自然之美了么?
·诗中提到自然对人、人对自然的影响了么?
·诗中提到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了么?
·每个人在刚才观察到的有哪些相同,那些不同?为什么?
3、总结,大家选出最喜欢的一手诗,并对自己的/他人的诗作抒发感想。5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此部分要将大家的座椅摆放为圆圈形分享式布局。
2、在分享诗篇的时候,还是以自愿的方式进行,要注意带领大家对朗诵者进行热情的鼓励,包括鼓掌、重复其中精彩的词句等方式。
3、关于教学实施者要重复朗读诗作的解释:经过上次的教学,这个班学生很有悟性,但是仍然没有完全养成尊重分享者的习惯,而且有些学生的普通话并不好,所以教学实施者富有感情的朗读会使写作诗篇的学生感到自己作品的价值,而且会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作品,并加以思考。
4、在总结和讨论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们称为分享主题,而不应该让教学实施者一直讲述。

另:若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时间还有富余,则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教学措施,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
A、有关环境问题的头脑风暴。(关于建立环境价值观的尝试初阶)
B、分组讨论刚才的诗作中是否有扭曲事实的情况?如何理解?(艺术与事实的辩证认识初阶)
C、对于人类介入、开发改造自然的看法讨论。(构建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尝试初阶)

教案设计&编写:naturaller@果园繁星版,naturaller@163.com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